想让对方全部了解,以便开庭时给对方 来个“突然袭击”,让对方“措手不及”,这是过去的习惯做法,最高院的证据规则实施后,要求在举 证期间向法院提交 原告撤诉。 8.确定管辖法院(递交的法院),应该符合法律规定的“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 人民法院管辖”。属于仲裁(包括劳动争议仲裁)、行政复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847.html -
了解详情
国外先进立法的同时,结合我国立法和司法实际,制定出较为科学、合理的自认规则。 【关键词】自认;自认人;辩论主义 【写作年份】2003年 【正文】 继续依赖于当事人,法院或法官不能主动依职权启动和推进民事诉讼程序;其二,法院或法官裁判所依赖的证据资料只能依赖于当事人,作为法院判断的对象的主张只能来源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114.html -
了解详情
新证据提出,以期达到后发制人甚至规避法律的效果,这样不仅浪费司法资源,也增加了诉讼成本。有鉴于此,笔者在此对举证时限的有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 诉讼模式的国家。根据《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第16条第3款第15项规定法院可以在审前会议的事项中确定允许提出证据的合理的时间限制。在法官作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93.html -
了解详情
心证,从而是否表现出协作主义也成疑问。如果认为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不能作为一种证据方法,则法院依据职权或者一方当事人的申请而对另一方当事人 夫.瓦塞尔曼.从辩论主义到合作主义[C].米夏埃尔.施蒂尔纳.德国民事诉讼法文萃[A].赵秀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北京.2005.372 [2][德]卡尔.奥古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81.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化,比如将法官中立制度化为回避制度。不仅如此,违反程序公正价值及相应程序规则制度的,即诉讼程序上有重大违法的,往往成为上诉理由或再审理由。比如,我国 到保护,此时就应当采用该证据(当然,原告还应当负担因迟延提供证据所产生的诉讼费用)。 (二) 维护确定判决的既判力 在民事诉讼中,经过正当程序审理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68.html -
了解详情
各方的权利义务、建立强制被告答辩制度、建立证据开示制度以及设置审前会议制度。 关键词: 审前程序 制度价值 检讨 完善 民事诉讼审前程序,是指法院受理案件后至 能作为裁判的依据。通过这种制度,确立失权效力规则,以便集中开庭审理案件,避免诉讼突袭,真正实现诉讼的平等武装,实现双方攻防平衡。 5、设置审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058.html -
了解详情
我们要注意区别。 下面就几种主要的联系加以分析说明。 1、与犯罪行为或产生民事法律关系有因果关系的事实 如引起犯罪事实发生的原因,实施犯罪行为的结果,还有实施 具体程序的规定。这都是一般意义上证据所不具有的规则,如果把这理解为合法性或法律性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可视为诉讼证据的特殊本质,但这是非本源本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702.html -
了解详情
,才能得了同明确结论。因此,证明对象又叫待证事实,即等待用证据加以证明的事实。 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主要有以下几项: 1、证明当事人主张的实体意义 确信其所做出的结论是必然的,即一般人说的别无选择。 ㈡、适用优势证据标准,应遵循的规则: 1、应适用合议制,运用该标准去认定事实的案件,一般来讲是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421.html -
了解详情
修改就显得必要。笔者认为,应当尽快制订相关规则,以求对调解进行严格的程序规范和重新定位。 三、严格规范民事诉讼中的调解制度,真正落实自愿、合法原则 如前所述 互谅互让和牺牲精神。笔者建议,在调解书的制作中,亦应如判决书一样写明事实和证据分析,并增加本院认为的说理部份,通过在本院认为部份的法理阐述和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735.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活动。[12]该观点认为当事人和司法机关都是证明主体。实际上在民事诉讼中待证事实并不需要司法机关利用证据来证明。再比如证明对象,有观点认为证明在近、现代的 事项:(一)当事人及其代理人;(二)请求的目的及原因。美国联邦地区法院民事诉讼规则第8条第1款规定:提出救济请求的诉答文书,不论是最初请求、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8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