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权利不对称的纠纷则要排除调解的适用--在权利行使能力悬殊的情况下进行的调解当事人无法相互平等协商,无法平等地通过调解程序讨价还价,家庭暴力纠纷便属这种情况。 的安排,我国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主张将法院调解从民事诉讼程序中完全分离出去,建立非讼化的民事调解制度,由法院以外的组织或个人进行调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74.html -
了解详情
纠纷解决途径。应当明确的是行政诉讼的调解不同于诉讼中的和解。诉讼中的和解是指诉讼当事人在诉讼进行的过程中就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协议相互让步以终结诉讼、解决 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笔者认为,行政诉讼调解应选择调审合一模式,在目前民事调解、刑事诉讼中的自诉案件调解和行政赔偿诉讼调解已经有明确规定的前提下,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792.html -
了解详情
认识,从而放弃不合法的利益要求,消除当事人之间的隔阂和对立,达成新的权利义务协议,这样有利于人民内部圆结,如果该调解的不认真调解,就是执法不严的表现。其次是不 一1颛,1992年11月出版 2、梁书文、回沪明、杨荣新编:《民事诉讼法及配套规定新释新解》、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 3、鲁明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102.html -
了解详情
的判决、裁定不服不积极提出上诉,对生效判决、裁定不履行。总之对诉讼中的一切权利义务消极对待或视而不见,而在裁判生效后再积极寻求检察机关的抗诉,向检察机关提交 量刑适当为由驳回了张某的申诉请求。二是能调不改原则。民事案件调解是化解矛盾,减轻当事人诉累,息事宁人,安定社会的有效手段。抗诉再审过程中,法官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378.html -
了解详情
种截然不同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判决是当事人对簿公堂、势不两立之后,法院一刀两断地分割权利义务,调解是当事人和好、自行处分权利义务 ;判决引起一代官司百代仇,调解 带来很多的方便。 3、以提高诉讼效率为目标,加强诉讼调解的作用。明确规定调解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必经程序和阶段(公示催告等特殊案件除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519.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诉讼的案件,如亲子关系、收养关系、婚姻关系案件,不适用人民调解,因为此类案件涉及当事人的身份权,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影响巨大。而关于身份权,当事人 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利益,合同即具有法律强制力。因此,合同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合同内容合法,是合同法的法定有效条件。依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411.html -
了解详情
条第一款规定, 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可以认定,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协议 义务关系是基于保险权利义务关系产生的,适用保险法,保险法未规定的,才适用合同法。因此,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调解协议不能简单认定为民事合同,适用合同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492.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关系。[⑤]如果不需要事清责明原则会让诉讼调解协议像民间借贷中的借条一样方便快捷地确定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但是事实不清、责任不明的调解书是否还 之救济》,载《法学》2007年第4期,第108页。 [21] 日本法院的民事调停制度,调停证书的效力具有与审判上的和解同样的效力,构成名义债务。调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4351.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事实相分离,只要当事人通过协商、对话,就实体权利义务达成一致协议,即可解决纠纷。民事诉讼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彻底解决纠纷,因此,在调解中,即使案件事实 过:当调解者对具体纠纷的解决持有自己的利益时,往往可以看到他为了使当事人达成合意而施加的种种压力的情况。这种强制性的合意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调解者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286.html -
了解详情
条第一款规定, 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可以认定,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协议 义务关系是基于保险权利义务关系产生的,适用保险法,保险法未规定的,才适用合同法。因此,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调解协议不能简单认定为民事合同,适用合同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71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