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论 司法解释工作是我国法律解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条件下,对于司法机关在审判工作和检察工作中正确理解和适用法律、对于律师执业和公民学法、 ,该条规定从立法本意上只是明确了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即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并未涉及人民法院是否有权变更公诉人指控的罪名。根据法理可知,在公权领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937.html -
了解详情
有学者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是对刑事案件定案时认定有罪的证明标准,不是在诉讼一开始就能达到的,也不是对认定有关程序法事实的证明的 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14页。 [81]樊崇义:《客观真实管见兼论刑事诉讼证明标准》,《中国法学》2000年第1期,第117页。 [82]陈一云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276.html -
了解详情
,而且定案的依据还必须在质和量上能够印证。可以说,这不仅拔高了我国刑事案件的证明要求,而且还使得司法机关由于缺乏证据来源而举步维艰。正如学者所言,在我国 显得过于学究化了。在笔者看来,在现有理论认识的基础上,能否引入以及在多长时间内引入相对真实论的证明标准,关键不在于诸如排除合理怀疑或高度盖然性等类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25.html -
了解详情
则是非理性的。因此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重塑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笔者认为,在我国刑事审判中,法官若作出有罪判决,必须在内心确认被告人实施了被控犯罪行为 角度来界定的,实际上也是一种主观的证明标准,即从法官主观去衡量其对案件事实的认定程度。要全面准确地理解法官的内心确信无疑,需要把握以下几点:第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205.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上,规则这种形式根本无法满足实际的需要,而不得不让位于更具有灵活性的证明标准。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0条规定的逮捕条件就是一个标准,而不是一个规则。有条件 笔者正是以此为理论基础,提出了对我国审查逮捕案件的分流机制构想。具体说来,就是在法定逮捕条件下,把审查逮捕案件的证明标准可分三个层次:一是较高逮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561.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上,规则这种形式根本无法满足实际的需要,而不得不让位于更具有灵活性的证明标准。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0条规定的逮捕条件就是一个标准,而不是一个规则。有条件 笔者正是以此为理论基础,提出了对我国审查逮捕案件的分流机制构想。具体说来,就是在法定逮捕条件下,把审查逮捕案件的证明标准可分三个层次:一是较高逮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1108.html -
了解详情
的知识与技能也不能逃脱人类有限理性的局限,由于这种局限是作为人类整体的局限,因而即使未能发现案件的绝对真相,法官的判决并不会丧失合理性与正当性。因而 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92页。[3]龙宗智:“确定无疑-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法学》2001年第1期。[4]张卫平:“事实探知:绝对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82.html -
了解详情
是非理性的。因此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重塑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笔者认为,在我国刑事审判中,法官若作出有罪判决,必须在内心确认被告人实施了被控犯罪行为 来界定的,实际上也是一种“主观”的证明标准,即从法官主观去衡量其对案件事实的认定程度。要全面准确地理解法官的“内心确信无疑”,需要把握以下几点:第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692.html -
了解详情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两《规定》及新《刑事诉讼法》明确将排除合理怀疑作为证明标准,大大提高了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根据权威的《布莱克法律词典》的 。 [1]贾宇.死刑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2]陈泽宪.论严格限制死刑适用[J].法学,2003(4):5357. [3]大赦国际.2011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965.html -
了解详情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53条在受贿案件中仍难以运用。 (二)受贿案件证明标准上的缺陷 我国理论界一直将客观真实作为诉讼证明标准,即案件的证明标准是案件 人和被告人不作区分。 [16]参见上引郭文。 [17]汤维建:试论英美证据法上的刑事证明标准,载《政法论坛》1993年第4期。 [18]由于翻译的原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25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