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 首先,对非法言辞证据的处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非任意性作为排除的标准。由于暴力、威胁、引诱、欺骗等行为不仅严重违反人权,而且证据虚假性较大, 采取强制措施的决定,是否移送起诉的决定,是否不起诉的决定等。因而讨论从哪个阶段开始适用排除规则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中对此项内容的规定十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311.html -
了解详情
实现。为了解决二审案件开庭率偏低的问题,此次修改刑事诉讼法,删去了事实清楚这一难以把握的不开庭审理的适用标准,代之以明确、具体的开庭审理的案件范围 这一建议,在修正后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六条增加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案件,除有新的犯罪事实,人民检察院补充起诉的以外,原审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618.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都具有的基本特征的理论概括,同时也是认定每种具体犯罪所应遵守的基本标准。对此问题的研究理论,刑法学上称为犯罪论。[3]德国著名刑法学家李斯特、宾 推定原则有原则性立法。1997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了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审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虽然是针对免予起诉的修改,但是明确了超越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4695.html -
了解详情
报告不属于证据。原因是:(1)调查报告不属于我国法定证据类型。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类型有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 通过未成年人的个性特点、道德品质、身心状况和家庭关系等进行综合判断。一般而言,作出不起诉决定中的犯罪情节轻微应从主客观两方面来评判,客观方面体现在对被害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8415.html -
了解详情
实施。而在这次公布的刑诉法修正案草案中,诸如辩护律师持三证无障碍会见、在审查起诉阶段查阅指控材料、在开庭前查阅案卷材料等程序设计,初步得到了确立。不仅如此 帮助的律师,现行刑事诉讼法就连辩护人的头衔都没有赋予他们,而只是将它们称为为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的律师。这实际等于承认这种侦查阶段是不可能有辩护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5970.html -
了解详情
外,最高人民法院还通过其他途径对公开提出了要求,如2010年《司法公开示范法院标准》,通过行政化的路径在法院管理方面提出了包括审判公开在内的司法公开规范,以 上告审,只有在原判决宣判死刑的情况下才开庭审理,其他不公开审理。{23}根据日本《刑事诉讼法》第377、378条规定,对违反审判公开的,作为控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709.html -
了解详情
是否同意上诉的意思表示该通过什么途径传达呢?在刑事诉讼活动中,辩护律师可以会见被告人。但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只对侦查、起诉、审判三阶段律师会见做出了明确而具体的 权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并了解有关案件情况。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被监听。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第三十六条规定,在侦查阶段,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202.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时,必须查明有无附带民事诉讼。然而,查明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查明?若检察机关不查明有何法律后果?《刑事诉讼法》却并未规定, 公共利益遭受较大损失的作为检察机关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条件之一。对于较大损失的标准,可以由司法解释进行具体规定。 在检察机关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后,相关单位又提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832.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事实的认定,必须达到证据确实、充分。证据确实、充分这一证明标准看似与刑事诉讼法对其它案件证明标准的要求相同,但该《规定》明确了死刑案件证据确实充分的 的都是一些略显超前的理想立法方案,无论是就侦查阶段无障碍会见权的设计,审查起诉阶段全案阅卷权的确立,还是对调查取证无须取得被调查人同意的制度安排,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0986.html -
了解详情
辩护律师可以了解检察院向法院移送的起诉材料。但除了能够看到主要证据复印件及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外,看不到具体内容。因此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实质上取消了辩护人对全部 公诉造成的损害是严重的。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41条规定了刑事案件公诉方指控犯罪必须达到证据确实充分。用这一标准来衡量要达到“排除一切合理怀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03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