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了救助行为,也并非心甘情愿,被道德不是真道德,不值得提倡。到底该不该立法,该怎样立法?笔者将就此进行探讨。 三、关于立法解决见危不救的分析 ( 施以其本人医药费1-3倍的处罚。 综上,我国可以从古代的立法中汲取宝贵的经验,或者参考国外的立法。通过法的继承或者法律移植的方式促进我国刑事立法的前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1696.html -
了解详情
根本的还是在于司法阶段,在刑法适用中坚持正确的理念,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风险刑法理念 一般认为,传统的罪责刑法的处罚正当性在于行为对法益造成的实际 [25]这就意味着主观判断要前置于客观判断。实际上,对于大多数案件而言,无论选择怎样的认定顺序,最终得出的结论并无太大差别,但单纯从遵循先易后难的认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2814.html -
了解详情
根本的还是在于司法阶段,在刑法适用中坚持正确的理念,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风险刑法理念 一般认为,传统的罪责刑法的处罚正当性在于行为对法益造成的实际 (25)这就意味着主观判断要前置于客观判断。实际上,对于大多数案件而言,无论选择怎样的认定顺序,最终得出的结论并无太大差别,但单纯从遵循先易后难的认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2654.html -
了解详情
可能性合理与否的问题,也不应是我国的刑法理论、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能不能与期待可能性相融合的问题,而应是怎样恰当地贯彻的问题。 6.该说夸大了个案不公出现 基于他的学术判断而不是为了抛弃四要件理论。 [5]陈忠林:《应受刑罚处罚是犯罪的本质特征》,《法学季刊》,1986年第2期。 [6]陈忠林:《现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5818.html -
了解详情
可能性合理与否的问题,也不应是我国的刑法理论、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能不能与期待可能性相融合的问题,而应是怎样恰当地贯彻的问题。 6.该说夸大了个案不公出现 此说是基于他的学术判断而不是为了抛弃四要件理论。 ⑤陈忠林:《应受刑罚处罚是犯罪的本质特征》,《法学季刊》,1986年第2期。 ⑥陈忠林:《现行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5803.html -
了解详情
认定的关联性 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侵害法益认定的关联性是由黑社会有组织犯罪的刑事处罚特点所决定的。我国刑法规定的处理特点包括:其一,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 等特点。当律师维护当事人权益和保守秘密的职责与社会危害性极其严重的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碰撞时,又会引发怎样的问题、批判以及反思? 二、正义、道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989.html -
了解详情
是劳务赔偿类的刑种。通过强制犯罪人服一定时期的劳役,或从事一段时期的公益性劳动,以折抵其应当受到的经济处罚或赔偿,这样做既能较好解决刑罚中赢了官司赔 罪、刑归于消灭。3、只能在判决(裁定)生效后实行,在此之前不能撤销其刑事追诉。4、特赦由国家元首或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以命令方式实施。特赦制度的上述特点决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732.html -
了解详情
重于对单独犯罪的处罚的立法精神。但1997年新刑法明显改变了这一立法取向。参见陈兴良:《历史的误读与逻辑的误读》[C],《刑事法评论》, 格言的展开》[M],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14页。 [18]左连壁:《怎样区别结伙犯罪中的主犯与从犯》[J],《法学》1983年第6期,第1517页。 [1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351.html -
了解详情
的?进一步地追问,如果以类型思维为线索,刑法体系可以获得怎样的重新归整与塑造? 一、构成要件理论的发展:从行为类型、违法类型到责任类型 (一)构成要件 ,王泰译:《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第2829页。 [16]苏俊雄著:《刑事法学的方法与理论》,台北:台湾环宇出版社,1974年,第169页。 [17]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330.html -
了解详情
重于对单独犯罪的处罚的立法精神。但1997年新刑法明显改变了这一立法取向。参见陈兴良:《历史的误读与逻辑的误读》[C],《刑事法评论》,第 《刑法格言的展开》[M],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14页。 ⒅左连壁:《怎样区别结伙犯罪中的主犯与从犯》[J],《法学》1983年第6期,第1517页。 ⒆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30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