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功表现的; (五)被胁迫、被诱骗参加犯罪的; (六)丧失危害社会能力的聋哑人、盲人和其他病疾者; 2、适当修改对累犯一律不得适应缓刑的规定 而是只要被判处缓刑人因再次犯罪被撤销缓刑,便归咎于法官的判断失误,就可能严重影响法官对犯罪人宣告缓刑的积极性,从而阻碍缓刑功能的发挥。鉴于可能出现这方面的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877.html -
了解详情
指对指控的犯罪事实存在特别是被告人实施了犯罪行为还存在疑点未排除的案件,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疑罪从无原则应当宣告无罪,而后者是定罪事实清楚,定罪证据确实、充分但 一般人的认识为基准,即在具有理性和分别能力的一般人看来,证据的提出和辩论的状态已使要证事实本身的明白性、清晰性达到了可以安心加以认定的程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44.html -
了解详情
时还会继续尽力地举证、质证,促使诉讼主体积极进行这些行为的推力就是结果证明责任。另一方面,立法者在制定和修改有关证明责任分配规则时往往会考虑诉讼便利的要求 原则的要求来分配证明责任,客观上也会使得有举证能力的诉讼主体积极举证。总之,对控辩双方的举证责任进行科学分配,能够极大地调动其举证积极性,发挥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013.html -
了解详情
怀孕和处于哺育期、患有严重疾病和传染病,以及年迈体弱,丧失犯罪能力的罪犯,是我国一贯适用监外执行的对象。这些均体现了我国政府对未成年人、妇女和老年人的 人和社会,就会受到包括撤销社区矫正处遇措施在内的各种监管处罚,严重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在社区矫正期间犯罪人的重新犯罪行为,检察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834.html -
了解详情
与自由发展的人格,因此,个人应当是是具有独立生活形成能力的法律主体,而并非君主之臣民或者国家作用之对象与客体。在法治国家中并不存在什么权力关系,国家与人民间之 ,一般情况下(指人民权益因公权力行为受拘束的场合,以直接撤销该行为效力或宣告其无效的方式,解除人民权益所受的拘束,较之于审查因该行为所生之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25.html -
了解详情
与自由发展的人格,因此,个人应当是是具有独立生活形成能力的法律主体,而并非君主之臣民或者国家作用之对象与客体。在法治国家中并不存在什么权力关系,国家与人民间之 ,一般情况下(指人民权益因公权力行为受拘束的场合,以直接撤销该行为效力或宣告其无效的方式,解除人民权益所受的拘束,较之于审查因该行为所生之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46.html -
了解详情
实事求是是政治原则,而非法律原则,现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司法工作者的共识,限于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性,案件的查明达到法律真 实即可,而不必盲目、不切实际地 不能通过抗诉横加干涉。参照二审程序的再审应适 用二审程序的有关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217.html -
了解详情
中级人民法院已作出判决,只要进行执行程序,拍卖抵押地产,信用社的利益可以得到保障;被告人的行为是一般的民事欠款行为,不应当以刑事手段制裁,被告不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4万元(已交纳),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被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拒不执行判决罪没有判决,应当撤销缓刑,实行两罪并罚。 据此,本院为维护司法机关的 ...
//www.110.com/panli/panli_236467.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保护的程度。一方面,作为出资标的物的商标和专利,有可能因他人的申请而被撤销或宣告无效。另一方面,用作出资的知识产权可能会有第三人提出权利要求, 的公司带来诸多麻烦。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知识产权出资,应考察出资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我国《民法通则》根据法人活动性质将法人区分为企业法人、机关法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91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