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考虑的深层依据。作者试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程序安定理论。所谓程序安定,是指民事诉讼的运作应依法定的时间先后和空间结构展开并作出终局决定,从而 而应给予其弥补的机会。 第三,消除条款的重复现象,既然已存在的法律法规对相关的问题规定已以明确,就没有必要在同一法律法规再做出重复的规定。即《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195.html -
了解详情
包括残疾者生活补助费、死亡补偿费等等,但并没有残疾赔偿金一项。 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方面,法律对受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没有明确的认可,但也没有明确的 〕17号,虽然这样解释并符合上面所述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设计的本意所在,但是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相关条文修改之前,超越法律文义可能涵盖的范围之外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638.html -
了解详情
作出(2007)社刑初字第100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原审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不服,提出上诉,河南省南阳市中级法院以程序违法为由,于二○○八年六月二十日作出( 原审判决李国龙赔偿65970.28元并无不当。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其他请求50000元,因未向法庭提供相关支出票据,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于法无据,故 ...
//www.110.com/panli/panli_292082.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抗诉,只能针对生效的判决、裁定,启动的必然是审判监督程序,这也是为检察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时一个难以解决的障碍。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虽然现行法律 的原则。并且在这种情形中,检察机关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也只能作为被害单位起诉的一个前置条件,法院受理后仍应列相关单位作为原告,以承担裁判带来的有利或不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606.html -
了解详情
和诉讼制度的弊端,如分别由行政庭按照行政诉讼程序处理、民事庭按照民事诉讼程序处理,造成审理时间长,或超过一年,甚至超过二年,效率低下,有的裁判 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1条规定被告对平等主体之间民事争议所作的裁决违法,民事争议当事人要求人民法院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的,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审理。该法条实际上就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398.html -
了解详情
,阐明了现代证明责任概念的本质,指出了证明责任与举证责任的区别;在分析了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制度的错误与缺憾之后,从裁判方法论的角度出发,提出并论证了重构证明 ,审判时它是法官处理案件的法律依据。证明责任与要件事实的真伪情况直接相关,于诉讼程序无关。因此,证明责任与举证责任有本质的区别,不能将它两互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030.html -
了解详情
评估自己一方的立场和主张,促使当事人和解或以撤诉等其他方式结案。 (二)调解程序应由当事人启动,并规定调解的期限。为使自愿原则在调解过程中得以实现,应 应规定调解期限,调解期限以10日为宜。 (三)规范法院的调解方式。我国民事诉讼及相关解释并未规定法院调节应采用的方式,实践中最为流行的则是所谓背对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170.html -
了解详情
本质的名异而同的表述,[3]这就排斥了法官能动性的发挥和相关制度的运作空间,成为民事诉讼改革过分强调当事人主义的理论基础。二、案件事实真伪不明不一定就会 ,也排斥了法官根据案件实际情况调查和审查证据的能动性。由于我国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观念还没有完全改变过来,如果举证责任的结果被过于强调,法官的作用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796.html -
了解详情
,如果处于确定的状态,在这种情形,受不利判决的当事人不得提出上诉。即便按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申诉,也不得为与自认事实相反的主张。因此,上诉法院裁判的结果,除非 公共利益,与社会的公序良俗直接相关。因此我国民事诉讼中对涉及身份关系的案件排除适用自认规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8条第一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332.html -
了解详情
的方式及赔偿数额的确定三个方面对精神损害赔偿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应当得到保护进行论述,希望能对相关立法和司法产生一定影响并早日实现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支持和保护 而当前,为解决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必须另行提起民事诉讼,人为地把损害赔偿责任分为了两种,一种是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可以提出的财产损失和人身损害的赔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95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