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兼及研究发回重审与依法改判的关系。二、“依法改判”的逻辑前提依法改判是现代民事诉讼中的一项较为普遍的制度,也是法院所享有的审判监督权的表现形式之一。 内在价值,使之能够尽量使诉的化解达到正确性和效率性等多重理想目标。无论如何建构这种诉讼程序,其性质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应对单一的诉的化解之需要,诉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96.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应当分别情况予以直接适用或间接适用;(2)我国民事审判应当走向独立;(3)应当提高诉讼程序运作的透明度;(4)TRIPs关于禁令和临时措施等 为辅[5](P26)。有学者则认为,应采用不直接适用方式。理由是我国民事诉讼法和民法通则有关国际法优先适用的规定不能适用于WTO规则[1](p249-257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17.html -
了解详情
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154页。 ⑩转引徐昕:《程序自由主义及其局限——以民事诉讼为考察中心》Piero Calamandrei,Procedure and Democracy,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1966,P 76. 参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08.html -
了解详情
理由,如枉法裁判、受贿等情形,再辅以法定程序,也许比较可行。 四、对改革的展望——对民事诉讼的影响 行文至此,似乎都在谈法理上的问题 “直接耗费”(direct costs)。审判活动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法律程序运作过程中的这种“错误耗费”和“直接耗费”。[34]精英法官所具有的法律专业素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202.html -
了解详情
的书证;不利于该方当事人或他方当事人抑或有利于他方当事人的书证;有关诉讼指引(practicedirection)要求当事人交换的书证。但英国民诉规则又规定,当事人有 诉讼中的证据交换制度体现了如下四个方面的特点:(1)属于审前准备程序的范畴。西方国家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交换制度一般都安排在审前准备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51.html -
了解详情
不能对当事人的再审申请无限期地置之不理。只要当事人提出再审之请求,即意味着再审程序的启动,哪怕法院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致使案件不可能进入重新审理阶段,那 一次进行着毫无意义的“纠错”。参考文献:1.《民事诉讼法学》常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2.《民事再审程序之改造》李浩《法学研究》2000年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90.html -
了解详情
,这种不适当的费用就是错误成本。”[5](68)为此,经济分析大师波斯纳指出,诉讼制度的目的就是要使直接成本和错误成本之和最小化。[6](550)笔者以为, 但诉的分离意味着什么?审理该如何继续进行?民事诉讼法均未规定。笔者认为,实施诉的分离后,虽然需要启动另一个诉讼程序,但只要可能,被分离出来的诉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34.html -
了解详情
,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保证法院做出公正裁判。第二,法官释明权有利于实现程序公正。在民事诉讼中,经常会出现以下情况:一方当事人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 释明权又具有同一性。辩论主义原则虽然是发现案件事实的手段,但在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下,“获得胜诉的愿望既可促使当事人提出对自己有利的证据事实,也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65.html -
了解详情
违反法律的行为需要依法处理的,人民法院可以不准许或者不按撤诉处理”。从《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看,没有明确规定在何种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当予以 诉讼处分权的发展趋势看,各国为了解决民事诉讼中日益突出的拖延诉讼问题,限制程序中的任意处分以换取效益,已经由最初绝对的放任当事人主义逐步转向相对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89.html -
了解详情
的争论导致司法实践上的无所适从。具有“准司法解释”之称的全国法院业大教材《中国民事诉讼法教程》根本未涉及撤诉的法律后果问题.而最高人民法院1990年3月10日给 权利人的理性选择,而使已经开始的诉讼溯及到起诉之前的常态。其二、从民事诉讼的程序价值看,公正和效率是民事诉讼的基本价值。公正对于当事人而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6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