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为人民利益提供保障。(4)诉权是一项公法的权利。诉权不是个人对个人的一项私法权利,而是个人对国家的一项司法解决请求权。美国著名法学家G.勒斯克 求其次,可以考虑采用概括+排除模式。但概括又可以进一步分为抽象概括和具体概括,我们宜采取抽象概括,即对起诉主体、被告资格、行为只作高度抽象概括规定。排除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114.html -
了解详情
现象。而日本人则推出权利推定理论,“难以判断时,就推定其为个人的法律利益”。但是,并非所有的传统上视为反射性利益的,都已经转变为法律予以保护的私人利益。 ,如政治权、劳动权、文化权、受教育权等,均不能起诉,不属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我们认为,前述七项具体行政行为,无论涉及相对人什么权益,均是可诉的,均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111.html -
了解详情
束缚个人发展、制约自由竞争,也不能置公共利益于不顾,片面追求个人的自由自在、浪费社会资源、破坏社会秩序。三、行政法权利(力)结构趋向平衡[10]如何 》,载于《海峡两岸行政程序法研讨会论文集》(1998),第100页以下。[17]我们主张行政程序法有其独立价值,但不主张“法即程序”。重实体、轻程序或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966.html -
了解详情
研究命题之内,但是在本文中,笔者更是从宏观意义上、从行政法中抽象出一个人的总体形象,以此来考察:一、在行政法中,人是以何种姿态、何种面目出现的 容身之地,研究状况如此,“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深感不可思议。”[5]扭转这种对行政法上的人的研究与行政法上人的地位极不相称的局面,重新唤醒行政法上人的复归,甚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942.html -
了解详情
尽管中国政府早在1991年就用政府法律文件的形式,5打破了建国几十年来对人权领域的长期禁锢,但是至今我们还未完全澄清许多人权基本理论问题。对于人权 但也促使其觉醒:原来政府也得守法,官员个人的行为并不等于政府的行为。这培养了他们的守法意识和容忍合法反对者的观念。总而言之,行政诉讼虽然个案教化功能微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910.html -
了解详情
负有义务。我们应该以“公民”取代“老百姓”,以法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取代恩赐、支配关系。宪政的中心课题是保障国民的权利和利益。作为其前提,首先要充分承认个人的尊严、 政治协商问题;4、加强对公民权利,尤其是社会经济生活方面的权利的宪法和法律保障的研究;5、国家结构形式建设;6、宪法监督实施及与此相关的法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78.html -
了解详情
密切的便利条件,考察个体协会的个人会员。在对海淀区个体劳动者协会所进行的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调查中,我们主要运用社会学和人类学通常用的文献法、参与观察法和访谈法 副会长等职务。)85年在报纸上看到某些个体户开办旅馆的事例,我也想尝试一下,从85年5月开始在公社申请了停薪留职,着手办理营业执照。由于没有经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13.html -
了解详情
的价值。如果有人不顾“贫穷”这个国情,想要提高自己个人的生命健康价值,那就是想入非非的漫天要价,就是无理要求,或者就是想借医疗事故来敲竹杠发横财。在笔者看来 的提问,所以答记者问被认为具有官方性质。它不仅是我们据以理解通知精神的权威文献,也是我们据以评价区别不同类型分别适用法律这一原则是否具有妥当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98.html -
了解详情
,如政治权、劳动权、文化权、受教育权等,均不能起诉,不属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我们认为,前述七项具体行政行为,无论涉及相对人什么权益,均是可诉的,均为 现象。而日本人则推出权利推定理论,“难以判断时,就推定其为个人的法律利益”。但是,并非所有的传统上视为反射性利益的,都已经转变为法律予以保护的私人利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51.html -
了解详情
。类似地,我国台湾学者林明铿以“未型式化之行政行为”界定此类行政行为。12我们认为,对此类行政行为,不管以“非正式行政行为”,还是以“未型式化之行政行为”名 、干预也颇为随意、平常。其动机可能是善意,是充满“父爱”的,但其结果不仅使公民个人的权利利益处于较大的受侵害风险中,更无形中将公共权力与个人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3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