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地。不满14周 岁的人与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对其行为之所以一概不构成犯罪,在刑 法上,是因为其尚未达到法定年龄或者不具有 [9]这种紧急避险属于正当行为,不具有刑事违法性。[10]既然如此,紧急避险自然 不是犯罪,同样无需以期待可能性来解释这种紧急避险不负刑事责任。 避险行为造成的损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37.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可能依法应由实施犯罪行为的刑事被告人以外的人来承担。主要发生在以下几种情况: (1)刑事被告人是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人的情况下,他的 作为民事诉讼被告的情况比较复杂,需要特别注意: 第一,刑事被告人已满18岁并且精神正常的情况下,不发生监护人充当民事诉讼被告的问题。 第二,根据民法通则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391.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制度统一性的原理。一个行为完全可以在民事上违法,但是在刑法上并不满足犯罪构成。当一个未成年人同意毁坏一件处于自己所有权范围内的物品时,借助交易能力 ,作为正当化事由的同意只能由患者本人做出,如果本人无同意能力,比如说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那么其他人的同意权利要接受严格审查。这来自于民法上的相关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095.html -
了解详情
,且限于外部的名誉(社会的名誉),即社会对人的价值评判。⑼因此,幼儿、精神病人、老人等都具有名誉,可以成为本罪的行为对象。侮辱是指对他人的人格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将人格尊严作为犯罪客体。有的教材直接指出,保护法益或客体为公民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或名誉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0034.html -
了解详情
属于典型的保安处分程序。我国修改后的刑诉法将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一并作为特别程序 的正当程序限制,无疑更有利于对当事人财产权以及相关诉讼权利的保护。尤其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缺席的情况下,单独提起针对其财产权的诉讼,这种高于民事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7542.html -
了解详情
能力标准是完全合理的,即对于10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一概否认其具有相应的认识能力,对于10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及 为安徽财经大学。 【注释】 [1]有关被害人承诺的年龄,有学者从刑法关于特殊犯罪的形式责任年龄出发,并结合民法的相关规定,认为,作为被害人,对于自身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417.html -
了解详情
能力标准是完全合理的,即对于10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一概否认其具有相应的认识能力,对于10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及 提供一定的帮助。 【注释】 [1]有关被害人承诺的年龄,有学者从刑法关于特殊犯罪的形式责任年龄出发,并结合民法的相关规定,认为,作为被害人,对于自身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410.html -
了解详情
成刑事犯罪的轰轰烈烈的讨论。支持定罪者认为:吸毒者必然成为危害社会的诱因,如果定为犯罪,对社会各界以及吸毒者来说,必将产生遏止作用,且国外也有刑法将吸毒定为 已无真正的意志自由。我国刑法所以不惩治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正在于他们意志失控或是不能认识自己行为的性质。而可能被设定成犯罪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53.html -
了解详情
脱离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因此,犯罪人应当对本人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在犯罪故意中,犯罪人具有明确的违法认识,并且决意实施这一行为,因此,犯罪人在实施 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人,社会应对之任何处理呢?对于丧失辨认能力与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异于常人的聋哑人等无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者,他们给社会所造成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878.html -
了解详情
脱离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因此,犯罪人应当对本人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在犯罪故意中,犯罪人具有明确的违法认识,并且决意实施这一行为,因此,犯罪人在实施 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人,社会应对之任何处理呢?对于丧失辨认能力与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异于常人的聋哑人等无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者,他们给社会所造成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87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