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prietas-也可译为所有权),有时也称为“财物”(bona)。[5]诚然,罗马法上之财产包括“有形财产”(有体物-rescorporales)及“无形财产”(无体物 无论何种财产,均属遗产范围,均依同样程序转移(此规定与法国古代法[9]中每一种财产都包含一种转移的不同规则是完全不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645.html -
了解详情
一个殖民地,这样西班牙的最后三个殖民地-古巴、菲律宾和波多黎各归入美国统治,然后产生了法典法与普通法的斗争。这里还有一块小小的土地,可能太小了吧,大家知道那就是 在部门法的意义上使用。所以各种各样的文意呈现在不同的历史文献之中。就像罗马法本身一样,关于市民法这个词本身的理解也是一个庞大的历史堆积。每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600.html -
了解详情
保障嫁资的退还,早在古典法中妇女对于丈夫的所有债权人来说享有‘索要优先权(Privilegiumexigendi)’,包括针对那些用嫁资款购买的物品。”[8]罗马法认为监护制度“应当真正有助于受监护人的利益”,所以特别强调“监护人所承担的妥善管理义务和对受监护人的保护义务,并且随着国家介入的不断加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82.html -
了解详情
经历了复古学派(Humanistes),它强调纯历史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未对罗马法进行“继受”(reception),实务界在谋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正当化时, 。立法活动逐渐活跃,经过一些波折后,民法典起草委员会的草案被分为36个单行法获得通过,并最终合成一部法典予以通过。[5]虽然说,合同自由原则始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73.html -
了解详情
受命于自然衡平(naturalisEquitas)和自然理性。”[]西方近代市民社会的兴起就伴有罗马法的复兴、宗教改革及新教伦理形成等深邃的社会文化背景。理性作为斯多 由习惯法上升为国家法的历程的历史,因而可以说,习惯法是国家正式制定法的重要渊源。正是基于民事习惯对民事立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因此从清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98.html -
了解详情
。于此之上,万民法精神成为了调整私人关系的主要原则。”[52]因此,在古罗马法的发展中,私法事实上是作为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掌握和适用的,这也 学者内田贵教授也认为,“采用这样的社会学观点,最终走向承认社会规范本身具有法源性。”[87]这种做法将个人的“意思表示”放在了一个“微不足道”的位置:“在关系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158.html -
了解详情
形成在讨论大陆法系“所有权”概念的渊源时,“物的分裂”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在罗马法中,与近代所有权概念最接近的词语是“proprietas”,这是在帝国晚期出现 民法上所有权概念的上述失灵现象充分说明了所有权并不是一个万能的概念,作为罗马法学的产物,所有权具有其适用的特殊语境,因而也有相应的局限性。大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984.html -
了解详情
的《法国民法典》在制定过程中,可供选择的参考模式除了一堆杂乱无章的罗马法文献外,就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不成文的习惯法了。这时立法者只要 的性质,这种论据来源于民法调整商品经济关系的认识。由于认为民法是调整商品经济关系的法,而“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30]因而调整商品经济关系的民法也要遵循平等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03.html -
了解详情
运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对现代意义上的“人格”的本质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罗马法,人格,权利能力,康德伦理人格主义,现代意义上的人格 壹 人格 加入社会秩序之中的权利。从此,“人人享有权利并负担义务”,代表统治阶级意志的法将每个生物人都纳入法律调整的秩序之内――对这法律自身规则的合理性我们姑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579.html -
了解详情
5]19世纪中叶,弗里德里希萨维尼(Friedrich Savigny)在其名著《当代罗马法体系》中将“权利能力”定义为能够持有权利的可能性。[6]由于《德国民法典》 出最一般的法律人格,马克思指出:“人格脱离了人,自然就是一个抽象。”。罗马法人格学说的最大成就是将人与人格相分离。这种游离出来的人格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54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