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标准的具体阐述。虽然该规定是针对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设定的,但因为该规定在办理其他刑事案件时也可以参照执行,所以可以理解为以上规定是对我国一贯坚持的 简介】 沈德咏,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 【注释】 [1] [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31页。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12.html -
了解详情
确信程度就够了,而并非要达到像刑事案件要求的那样,须达到按情理无可置疑的证明标准。在民事案件中,某一事实的存在与否,只能表明其具有某种盖然性。 上以及作出最终裁判上占有很大份量。⑧ (二)高度盖然性标准-大陆法系的规则模式 大陆法系国家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一般为特定高度的盖然性,即依据日常经验可能达到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48.html -
了解详情
有许多论著结合国外立法例和司法实践(如辛普森案件),对此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刑事案件与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应有高低区别,其理由主要是,两大诉讼性质不同, 120页。 [9]段书臣、刘澍:《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论争之检讨兼论刑事诉讼证明标准体系》,《诉讼法理论与实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97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47.html -
了解详情
并判决其承担巨额赔偿责任。这是因为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要高于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根据刑事诉讼证明标准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案件,并不意味着在民事侵权诉讼中, 法律真实的证明标准可以彼此兼容,其更加符合我国民众普遍的公正观念,同时也符合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由职权主义转向当事人主义的发展趋势。参见翁晓斌:《论已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740.html -
了解详情
并判决其承担巨额赔偿责任。这是因为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要高于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根据刑事诉讼证明标准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案件,并不意味着在民事侵权诉讼中, 法律真实的证明标准可以彼此兼容,其更加符合我国民众普遍的公正观念,同时也符合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由职权主义转向当事人主义的发展趋势。参见翁晓斌:《论已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572.html -
了解详情
程度就够了,而并非要达到像刑事案件要求的那样,须达到按情理无可置疑的证明标准。“在民事案件中,某一事实的存在与否,只能表明其具有‘某种盖然性 以及作出最终裁判上占有很大份量。”⑧(二)“高度盖然性”标准-大陆法系的规则模式大陆法系国家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一般为“特定”高度的盖然性,即依据日常经验可能达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83.html -
了解详情
》必须修改,死刑必须废除。 三、怎样执行“死刑之死”? 反对国家对个人的死刑威胁[26] ,尤其在那些刑法学的犯罪论上把所有公民假定为“犯罪主体 首先是进一步切实保障辩护律师的权利,加强死刑案件刑事辩护律师的专业辩护水平[29] ;其次要提高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和证明程度:所施加的制裁威胁越是严重,对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76.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证明对象在一定意义上降低了案件的证明标准,给另一方带来可败诉的后果。因此,证明对象的增加实质上影响了案件证明责任。[12]据此,对于推定应当 推定规则探析[J].法律适用,2006(11):6267。 [11]贺平凡.论刑事推定规则[J].政治与法律,2003(2):121127。 [12]冯俊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495.html -
了解详情
比如,法律真实论者在承认了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反映了不同证据制度关于刑事案件证明的共同规律之后,又认为但是就证据的质和量而言,以马列主义辩证唯物论为 ,其规范性难以把握,吸收其合理内核,并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事实的矛盾法则,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可概括为排他性。[47]客观真实论者也认为,排除合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224.html -
了解详情
,排除任何其它可能性。同时,鉴于刑事诉讼法中有专章规定死刑复核程序,可以将关于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规定在死刑复核程序一章中。 四、关于证明责任 《修正案(草案)》第 学》;沈宗灵主编:《法理学》;徐静村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等。 [11]林志毅:《论刑事和解事实观》,载《现代法学》2011年第2期。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976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