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张希坡编写)。这部教材代表了当时学科研究的水平。其成功之处在于:第一,首次用马列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将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法律分为四个类型 它与法制史、思想史、政治史、哲学史及法理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目的在于批判地继承历史文化遗产,古为今用,为现实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927.html -
了解详情
理论发展和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但由于百年来中国宪法学发展的独特性,为使得研究本身能够容纳更多的分析文本和材料,得出比较公允的观点,我建议采用话语分析 希望能较为客观地反映该关键词所代表的普遍观念的使用和普及程度,从而摆脱研究观念起源和演化囿于思辨而无法实证的困境。[8] 正如陈平原先生近期的研究所表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671.html -
了解详情
来分析就足够了。清代民事诉讼程序是一个合适的范本:一方面,这是中国古代诉讼程序最完善最成熟的一个朝代;另一方面,关于清代民事审判的法史学研究成果 大致对应这种事实性关系,而直接得出了‘依法保护权利’这一规范性命题。”[20]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仍然倾向与认为:在清代民事诉讼中,州县官并不是严格按照制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270.html -
了解详情
体现该国宪政建设的水平。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调查题目、答案以及统计结果和分析如下: 题十三,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法定年龄是? A 16周岁; 年版,第20-21页。等等。 [23] 林广华著:《违宪审查制度比较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页。 [24] 从宪政文本的意义上考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8267.html -
了解详情
的资料来说,很多学者就曾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民生对策进行过分析,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些研究都是零散的和描述行动性,缺少进一步的概括与反思。 反映了纯粹政治话语左右着企业劳动者的民生。 [57]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37页。 [58]譬如2007在全国引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054.html -
了解详情
法的发展历程,那么,为什么要对罗马法进行价值分析呢?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第一,法制史命题研究的必然性要求我们从唯物史观出发,深刻理解罗马法的 出版社,2003. 127。 [2] 叶秋华。关于罗马法的几个理论问题[J],法商研究,1999,(6):124。 [3] 谢冬慧。罗马法的借鉴价值[J]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19.html -
了解详情
关注广大乡土社会中那些活生生的、发挥着法律效力的民事习惯、乡规民约,分析和研究它们与国家制定法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进而发现传统与现实的契合点, 理论结合起来的认识。”[16]总而言之,“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认识论对于我们的法学研究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走向农村去吧!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田而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46.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文化、诉讼文化概念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工具和理论研究的先导,对诉讼文化的研究自然理应从对其概念的分析着手。文化、法律文化、诉讼文化是处于三个 ,那么,就不得不承认诉讼文化同样存在一个现代化问题,同样可依照现代化的有关理论加以分析。现代化理论普遍承认传统与现代两分法,即把社会形态分为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71.html -
了解详情
经济法理论倡导者,不承认经济法成为独立部门法的存在,但上述论断为经济法的治学研究指明科学方向。回顾中国经济法学二十余年短暂的学科史,许多经济法学者正是以经济法 选择学派学者布坎南将经济人、效用最大化、供求分析等经济学的逻辑假设和分析方法运用于对国家决策研究,发现国家并不总是值得信赖的:首先由于个体目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13.html -
了解详情
的经济法与计划体制下的经济法、应然的经济法与实然的经济法进行了分析,认为市场失灵并不必然产生经济法,但是运用经济法克服市场失灵,拥有国家强制力优势 经济审判庭。[15]并有学者再度呼吁建立经济法的特殊诉讼制度,认为由于这方面的研究和立法滞后,使得国有资产、社会经济秩序的司法保护困难重重。为此应在经济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2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