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范围。 先看不告不理原则。不告不理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处分原则在审判范围确定上的具体表现,它决定着一审、二审以及再审---公权力发动 审的诉讼记录,通常也不把握包括第一审审理结果的案件内容。[8]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审前没有当事人之间的证据交换阶段,在审理阶段,既要由当事人提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2273.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与衔接等具体内容方面研究还不够深入。 [3] 本文拟从回应这一批评的角度,对第一审在民事诉讼中的功能和价值以及如何确保实现这些功能和价值做出具体的分析和 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1条第2项规定:二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包括: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741.html -
了解详情
盖然性标准的前提下,为能够相对清晰具体地说明盖然性问题,一般以百分比来描述证明程度的等级。如德国学者埃克罗夫、马森即以刻度盘为例对证明程度进行说明。 与不可能同等程度存在,100%为绝对肯定。笔者认为,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应当确定在最后一个等级,即在穷尽了可获得的所有证据之后,如果仍达不到75%的证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755.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目的以外,还要考虑当事人系争外利益的保护。所谓系争外利益,是指在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的系争的实体利益以外的利益,具体来说,它是指因程序简化 不一定能够满足公开审理必须先发出通告等程序要求。 (四)自由证明之采用 根据是否严格遵循法定的证据调查程序进行证明,证明可分为严格证明和自由证明。按照法定的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196.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不仅应当,而且可行、科学和合理。正是基于这一目的,本文拟对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中的若干问题作一探讨。以促使这类研究更加深入、科学和严谨。 一、检察 交织在一起,因而,很难说检察机关提起的每一个民事诉讼所掌握的证据都确凿无误,十分真实和充分。为此在以形式公正为特征的民事诉讼中,要保证每一起诉讼都获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998.html -
了解详情
代理人显系故意陈述虚伪之事实,对他造事实之陈述明显的为毫无理由之争执或其所提出的证据毫无必要者,法院得处以600克鲁念以下之罚锾 辑(上)[C].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 [9]陈虎,散琦.民事诉讼中的诚信原则新论[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3,(8). [10]何孝元.诚实信用原则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740.html -
了解详情
才提出证据或答辩状,常会遭受不利程序后果:丧失证据提出权或答辩权。在香港民事诉讼中,被告应当在收到令状后的14天内提出抗辩书或反申索书, 诉讼法[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275.如同阴阳互补、雌雄交合而生育后代,民事诉讼中的程序与实体,前者显性存在,后者隐性潜伏,实乃诉论之一体两面,难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290.html -
了解详情
裁定的,当事人申诉时,人民法院应当再审。但并未对何谓新的证据加以界定。而且,从诉讼制度上说,我国民事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制。终局判决后,一方当事人以新的证据 的稳定性和权威性,也使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不能得到最终的确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为使民事再审程序真正成为民事诉讼中的一种非常救济程序,就应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932.html -
了解详情
的效力就仍将持续。但在事实上,取消保全命令绝非易事,尤其是大陆法系国家民事诉讼中的假处分这种保全命令,更是难以撼动,即与法院很容易发布保全命令的环节 的对象案件在范围上更大,它在本案提起前还能够起到证据保全的作用。 [5]审寻指的是在民事诉讼中不进行口头辩论时,给予当事人及其关系人以书面或口头进行陈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401.html -
了解详情
过程。这也是司法人员必须对证人证言进行认真地审查判断的原因。 证人证言的法律性,即证人证言依法成为诉讼中的证据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及法律对证人证言成为诉讼中的 的端倪。但笔者认为,在我国所有诉讼中都有必要适用这一规则,而不应仅限于民事诉讼中。不仅如此,需补强的证言的情形范围可进一步扩大规定,以加强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82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