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具有能随自己意志处分自己权利的自由,这就意味着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主体地位的突显,而法院的角色定位也应渐渐转向“中立”的裁判者。从现代人权 的前提下还要“便于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8]新的两便原则的阐述突出了民事审判权的运行将以诉讼当事人权益的保障为目的,立法应该加以肯定。?(三)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00.html -
了解详情
诉权还是法秩序?) 1、以上的所有考察,最后都可能面对一个非常严厉的反问:主张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在本质上与民事诉讼并无差异,结果必然是承认 的 斐阁1990年,第267页。 [41] 前揭(日)小早川光郎《调查??处分??证明》第271-272页。 [42] 前揭(日)小早川光郎《调查??处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352.html -
了解详情
了过度的干预,苏联法学家是这么认为的:检察长根据法律提起民事案件,并把案件移送法院审判。检察长的这一职权乃是苏维埃的处分原则的表现。{27}(P14)亦即,苏联 《法学研究》1999年第1期,第35页;王福华:《我国检察机关介入民事诉讼之角色困顿》,载《政治与法律》2003年第5期。 [3]参见蔡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2761.html -
了解详情
口头辩论终结前,并依照通常程序审理和裁判。而当事人对民事保全命令提出程序瑕疵异议时,若对明确保全处分撤销,或者释明由于保全执行而有可能产生无法补偿 体现尊重当事人意志的原则,增加判决的可接受性,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诉讼效率。 四、我国民事程序瑕疵救济之完善 (一)理念层面 现代民事诉讼构造的发展趋势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4820.html -
了解详情
相反,大陆法系辩论原则与职权主义诉讼模式水火不容,因为辩论原则与处分原则构成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两大支柱。就此而言,我国辩论原则游离于民事诉讼基本模式界定 第7条)。我国已形成包括实体法、司法解释、法官裁量、证据契约等在内的证明责任分配体系。[25](P188-189) 自认规则在我国确立已是21世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1362.html -
了解详情
日并提出答辩或由法院依职权定审理期日通知两造到庭。其二,坚持当事人处分原则,原则上应由受害人或其近亲属例外地才由公权力主体提出保护令申请,受害人 地区《家庭暴力防治法》第13条。 [48]白绿铉:《论现代民事诉讼的基本法理对我国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浅见》,《中外法学》1999年第1期。 [49]前引[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0023.html -
了解详情
差异。具体而言,一般民事案件具有明显的争讼性、对抗性和私益性,因此,以处分原则和辩论原则为核心的通常诉讼程序所具有的实现当事人实体权益的 理论问题研究[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21}[韩]孙汉琦.韩国民事诉讼法导论[M].陈刚,审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22}张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2845.html -
了解详情
]一是本质说。这种观点认为,既然民事诉讼解决的是当事人之间关于私权的争议,国家就应当最大限度地尊重当事人自由处分其权利的自律性,这就产生了处分权主义和 的辩论主义;职权主义仅仅是一种补充。处分权主义和辩论主义体现了现代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精神,只要这两种原则真正受到了尊重,法官操纵审判是很困难的。至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327.html -
了解详情
。通常而言,程序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可以自由地处置自己的实体利益和程序利益,不受他人的干涉,这就是民事诉讼法的处分原则的核心内容,也是合意解决纠纷 边界与经济理论》,载《学术研究》1996年第8期。 [6]江伟:《民事诉讼法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18页。 [7][日]棚濑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769.html -
了解详情
运动逐步扩展于整个司法制度和机构体系,并演变成一种全方位的司法改革运动。司法改革在民事诉讼制度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第一,改革强化了法官、当事人和诉讼参与人 怒转化为喜、乐或悲时,当事人就可能合理权衡利弊,对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实施恰当的处分行为,化干戈为玉帛。何况,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和为贵、忍为上、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2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