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的法益是否面临侵害的危险是有影响的,因此,可以将其理解为确定伪造货币罪处罚范围的主观违法要素。[8] 对此,松宫孝明教授也认为,在犯罪成立之际, 违法性不具备。再比如,没有使用暴力、胁迫方法,没有猥亵的意思的,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违法性不能具备。又如,出于善良动机的父母教育子女的行为,即使明显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2320.html -
了解详情
之前的行为具有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社会危害性。其次,对中止犯应当分别情况减免处罚。没有造成损害的应理解为没有造成任何损害;造成损害的应理解为造成一定 方面就是我们判断是否严重性质之犯罪的基本依据,例如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重伤)罪与侮辱罪、诽谤罪相比,就是“严重性质”的犯罪。法国刑法学者卡·斯特法尼指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6678.html -
了解详情
丧失对于个人来说不会构成什么致命的打击,或许当时我国对隐私损害进行民事赔偿和行政处罚已经足够。 而在现代信息技术出现之后,中国人生活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 从这些方面来考虑,传播隐私的行为对他人的伤害比其他的伤害个人名誉的行为如侮辱罪、诽谤罪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对偷窥、偷拍、窃听他人隐私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7704.html -
了解详情
上的洞等具有证明作用的符号,将股份公司声誉受损视同自然人名誉受害而以侮辱罪加以处罚,等等,凡此不胜枚举。{9}61再如,日本最高法院判例认为违反 之确立与展开[J].法学研究,2007,(2). {32}姜伟,陈正云.罪刑法定与刑法解释[J].人民检察,2001,(1). {33}陈兴良.刑法方法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543.html -
了解详情
。刑罚必定性也称刑罚必然性。所谓刑罚必然,是指只要发生了犯罪必然受到刑罚处罚,任何人都难以逃脱法网。[16]与刑罚及时性一样,我国对于刑罚必定性的研究一般也 入罪标准。对于败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我国《刑法》已经规定了侮辱罪和诽谤罪,我国《民法通则》以及有关司法解释中对名誉权、隐私权保护的规定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510.html -
了解详情
。刑罚必定性也称刑罚必然性。所谓刑罚必然,是指只要发生了犯罪必然受到刑罚处罚,任何人都难以逃脱法网。{16}与刑罚及时性一样,我国对于刑罚必定性的研究一般也 入罪标准。对于败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我国《刑法》已经规定了侮辱罪和诽谤罪,我国《民法通则》以及有关司法解释中对名誉权、隐私权保护的规定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54.html -
了解详情
。[34]故我国刑法不少罪名采用了例示法,如刑法第225条的非法经营罪的立法技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领域内管制与反管制的较量是一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态势 上的洞等具有证明作用的符号,将股份公司声誉受损视同自然人名誉受害而以侮辱罪加以处罚,等等,凡此不胜枚举。[57]再如,日本最高法院判例认为违反狩猎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63.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本法所称告诉才处理是指被害人告诉才处理。它包括第246 条的侮辱罪、诽谤罪(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第257 条第一款暴力干涉 最严厉的强制方法。刑法中(第37 条) 还包括训诫,责令具结悔过,赔偿损失,行政处罚或行政处分等非刑罚处理方法。因此,把刑法的目的等同刑罚的目的,在逻辑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040.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工作人员一些利用公职实施犯罪的没有剥夺政治权利的规定,相反,对一些侮辱罪、诽谤罪、招摇撞骗罪等则规定要剥夺政治权利,失去了剥夺政治权利的针对性,暴露了其设计的 ,为更好地预防犯罪,可将刑罚体系外的剥夺从事特定职业或实施活动的处罚纳入刑罚体系。当罪犯利用其特定职业实施犯罪时,可附加或独立适用剥夺从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577.html -
了解详情
) 第64条规定了教唆及帮助的处罚限制。依该规定,只应处拘留或科料之罪的教唆者及帮助者,无特别规定者不罚。如日本的侮辱罪即为仅处拘留或科料 ,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这样的一些总则性规定,已经明确表示了立法者的侧重是保护国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72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