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属于任何一方当事人。因此,排除证据损害的并不是警察或公诉人的利益,而是刑事案件获得公正判决的公共利益{6}。这样,可以说德国法官没有排除证据的强烈 存在,而且通过各种实体手段处理屡禁不止,立法应当通过建立这种程序性制裁机制来加以补充,禁止违法羁押期间取得的言词证据作为证据使用。前文谈到的我国台湾地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890.html -
了解详情
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程序安排、以及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等等都是刑事司法领域对宽严相济政策的回应。 暂缓起诉又称附条件不起诉(其源于德国和日本),它是指 履行的义务(如管制)进行选择和整合,同时用我国民法中有关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予以补充,这是比较符合我国具体实际情况的,例如,我们检察机关在作出暂缓起诉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296.html -
了解详情
原刑事诉讼法中的不起诉,又增加了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不起诉。这样,我国不起诉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而且具体规定 的救济途径自己寻求救济。 1.被害人的自我救济途径 被害人是刑事案件中遭受侵害的一方,因而检察机关作出的不起诉决定如果有错误,被害人的利益就得不到应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304.html -
了解详情
性不复存在,法院在其裁判中不可避免地添加了自己独立的主张和请求。 对于变更起诉罪名问题,笔者的思路是,法院不得超越起诉书载明的被告人和犯罪事实的范围, 不能因为此种再审使得被告人处于更为不利的境地。另外由于我国刑诉法将刑事案件分为公诉和自诉案件两类,检察机关通过抗诉启动再审程序的权力需要具体加以分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378.html -
了解详情
的证据来源还是要有根据和可信性,检察院有一定程度的排除不实证据,甚至是不起诉的责任和权力。尤其是对细节的反复询问还有着某种对被害人怀疑的成分。不过 人员出庭作证几乎没有多少吸引力,如果为有效追诉警察则更愿意积极配合。虽然几乎所有刑事案件都有一个抓获经过的书面材料,代替警察自身的出庭作证,这个材料只能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214.html -
了解详情
评论》1995年1月号。) 三、关于我国证据开示的制度设置 我国新刑诉法就刑事案件中的证据信息沟通分不同的诉讼阶段作了三款规定:其一,侦查阶段,第 证据开示的范围。这个范围,基本包括了过去侦查机关移送的案卷材料的范围加上起诉机关补充取证的材料。可见这种十分广泛的开示范围,足以满足辩护准备的要求,有利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40.html -
了解详情
检察院的时间规定、第30条关于延长羁押期限的时间规定、第37条关于检察机关补充起诉材料的时间规定、第41、42条关于庭审材料移送的时间规定等等,都 问题也作了明确。如第4条规定,对于自诉案件中“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当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对于其中证据不足,可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900.html -
了解详情
年9月7日通过的《关于检察官作用的准则》第20条规定,“为了确保起诉公平而有效,检察官应当尽力于与警察局、法院、法律界、公共辩护人和政府其他 ”(pleabargaining)。诉辩交易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近些年来美国90%以上的刑事案件是通过诉辩交易处理结案的。[9]诉辩交易的经济性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67.html -
了解详情
负责审判、解释法律和监督审判的大理院以及各级审判厅,相应地设立各级检察厅,对刑事案件实行侦察,提起公诉。然而,此后的情形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刑事 了未成年被害人接受询问时有要求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的权利;被害人有申请补充鉴定和重新鉴定的权利。对被害人在起诉阶段的诉讼权利,新刑诉法增加规定了在审查起诉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518.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依法重新取证。与法院、检察机关的司法解释相比,公安部在《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中只规定了公安机关应依法取证,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 一宏观角度入手,打破“就事论事”的局限性,对与非法证据效力相关的其他制度一并进行补充或修改,形成体系,以保障关于非法证据效力的规定具有切实可行性、有效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1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