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学说的原则在民法典第一个草案193条和198条中规定了举证责任的分配。[14]但由于当时德国的立法者中有人反对,这些条款被删除。有立法者认为,利用法律 概念认识的模糊性,导致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在这一方面的无序和混乱。这种无序和混乱主要体现在证明责任的分配的任意性,也就必然伴随程序中的不平等。由于没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57.html -
了解详情
&Co.(1988)202Cal.App.3d390,397,248Cal.Rptr.384. [12]毕玉谦。民事证据法及其程序功能[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155. [13]陈历幸、新闻诽谤举证责任分担的“悖论”及其解决[J].政治与法律,2000,(3)。 [14][日]谷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728.html -
了解详情
集中审理提供了充分条件。所以可以说举证时限制度是举证责任的应有之意和必然要求。(二)程序安定理论。所谓程序安定,是指民事诉讼的运作应依法定的时间 实行的是证据随时提出主义,修改后变为证据适时提出主义(德国民事诉讼法第296条规定:“在作为判决基础的言词辩论终结后,再不能提出攻击和防御方法”)。德国原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27.html -
了解详情
审理提供了充分条件。所以可以说举证时限制度是举证责任的应有之意和必然要求。(二)程序安定理论。所谓程序安定,是指民事诉讼的运作应依法定的时间 实行的是证据随时提出主义,修改后变为证据适时提出主义(德国民事诉讼法第296条规定:“在作为判决基础的言词辩论终结后,再不能提出攻击和防御方法”)。[12]德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87.html -
了解详情
而后者对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据收集尤为重要。 大陆法系国家立法普遍规定了文书提出义务。它是指持有文书之不负证明责任之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以外之第三人,因举证人将该 322页。 [3][德]鲁道夫瓦瑟尔曼:社会的民事诉讼,载[德]米夏埃尔施蒂尔纳:《德国民事诉讼法学文萃》,赵秀举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4125.html -
了解详情
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的《民事诉讼法(试行)》首次规定人民法院可按照民事诉讼程序审理法律规定的行政案件,直到1989年《行政诉讼法》颁布 在于,当相关事实真伪不明时,其结果是不能推动相关诉讼程序还是承担败诉后果。(2)关于被告的举证责任。行政诉讼中被告应当负主要的举证责任,这是现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9291.html -
了解详情
见解,其错误之一在于将辩方承担证明责任与辩方举证等量齐观,其实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诚然,民事诉讼由于采行辩论主义的基本架构,对某事实承担客观证明责任 得到证明的情况下,如何决定其判决的内容,该问题在任何一个将抽象的法规范适用于具体的案件事实的程序中均要求得到回答,不仅是在言辞辩论原则范围内要求回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036.html -
了解详情
层次上的视角或观念更新,给我国民事诉讼的日常运作及程序结构也带来了重大改变。因为,通过使用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来解决案件事实无法查清时所谓真伪不明问题,据此 上的相关信息来看,与美国或法国相比,德国和日本的民事诉讼法学界可以说属于对司法实务中的日常程序运作最为敏感,兴趣最浓厚,相互间交流最频繁,影响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955.html -
了解详情
,预备之诉不受审判。由于主位被告上诉,原告于上诉程序中被判决败诉,为了继续维持预备合并的诉讼关系,上诉法院得就预备之诉为审判,从而将已免除承担 主观之预备合并之诉,载《举证责任分配与民事程序法》(第二册),三民书局有限公司1984年版,第137、138页。 [18]所谓共同诉讼当事人独立原则,是指共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765.html -
了解详情
日报》,2002年7月16日)。但是,从对有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法律规定或判例的国家进行考察,例如德国、日本等,我们发现,各国都是将其作为法官 的诉讼主张,而负有证明责任一方当事人为了支持自己的诉讼主张,必须向法官(或陪审员)承担说服责任,只要当事人通过庭审活动中的举证、质证和辩论活动,使得法官在心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5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