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可以提出事实主张,法院为了查明事实,应当积极收集那些可能影响事实认定的证据,无论这些证据由谁掌握,法院都有责任查明。这固然会造成当事人动动嘴、 当事人权利与法官职权共同运作,增强法官和当事人之间的互动与沟通,也是各国诉讼变革的潮流和方向之一。 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权利和法院职权需要一种富有智慧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403.html -
了解详情
之初的强制答辩制度,被告不提供答辩状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一个突出的问题。被告不答辩致使案件信息在诉讼之初无法在当事人之间交流,法官对案件信息也不能全面 由其他主体代为完成或协助完成,比如由书记官接受证据交换,并将所交换的证据材料送达给双方当事人,然后将交换的证据整理后交给审理法官,由审理法官审阅证据材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403.html -
了解详情
的治理后,地方保护主义虽然有所减弱,但直至当前,仍然被认为是造成司法不公的主要原因。[7] 民事诉讼中的地方保护主义,是指法院审理本地当事人和外地当事人之间的 又称阐明,是指法官在民事诉讼中通过就案件的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向当事人发问的方式,促使当事人作进一步陈述或者补充、追加诉讼资料和证据资料。释明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67.html -
了解详情
裁定,申请人可以向相关人民法院申请复议;3、相对人对于人民法院驳回证据保全申请的裁定可以申请复议。因为证据在民事诉讼中意义深远,更有甚者将直接影响到当事人 口头辩论或者询问了相对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以后,再作出复议处理。对于其它的一些程序性事项,由原审法院重新组成合议庭进行审查,经过口头辩论,或者询问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59.html -
了解详情
。在此种情况下,法官往往采信自己调查的证据,而忽视了当事人的自认。国有企业因所有制的原因,在实践中也曾经发生过法院不认可国有企业当事人认诺 的体系与分类[J].中国社会科学,2000(6):100. [2]宋朝武.论民事诉讼中的自认[J].中国法学,2003(2):115. [3]陈荣宗,林庆苗.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20.html -
了解详情
与实践》,中国展望出版社1990年版,第12页。 [2]王以真:《外国刑事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57页。 [3]所谓盖然性,是指一种可能 也可以作为证据,由法官审查、判断。自白则指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所做的有罪供认。 [6]大陆法系的确定判决相当于我国民事诉讼中的生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364.html -
了解详情
的新证据进行审查。[6]其再审程序,关注的也不是实质正义,而是程序方面以及证据本身的瑕疵。例如德国民事诉讼中的取消之诉,均以程序瑕疵为指向;而恢复 的对立关系,相反他们之间在某种意义上具有等值关系。[11]这样客观的案件事实之发现需要依靠证据来实现,证据是否有客观性又端赖于其是否与案件事实相符合,于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34.html -
了解详情
直接性和完整性,存在着比较严格的非法证据或瑕疵证据排除规则,并且往往适用疑罪从无和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而在民事诉讼中,法官则一般比较注重和相信 机关)、国有资产管理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和外交机关,一方面应当充分尊重和保障企事业单位在民事诉讼中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另一方面,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给予一切必要的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31.html -
了解详情
一个明显的不足。 2.关于检察机关抗诉的问题 围绕《民诉法》的全面修订,民事诉讼中的检察监督一直是各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扩大(强化)论,维持论, 一级人民法院为前提)。究其原因,似乎是因为前述法定情形均涉及证据事项,再审程序中分别需要进行较为繁重的证据收集、调查和法庭质证等活动,故从工作负担的均衡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20.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设计。甚至有的国家在立法上对书证予以特殊重视,如法国民事诉讼中的书证优先原则、英国民事证据开示仅指文书开示等,更是突显了书证的地位 的角色定位,容易导致法官庭审前形成预断。这种方式为我国所独有,奉行职权进行主义的大陆法系国家法官收集书证也只是命令文书持有人主动提交。实际上,当事人之所以申请法院收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84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