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于一类。在后者情况下,应该适用的规范也会是多种。其次是实践性商谈原则的引入,解决实践性分歧的协商司法不是把对立的当事人隔离,而是根据实践性商谈原则 ,留待日后再做解释。参见黄松有主编:《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192-201页。 [9]张新宝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192.html -
了解详情
谁拥有支配权、如何支配就成了这里公平性的基础。所以,财产权人如何处分财产必定成为认定合同条款具有公平性的来源。民法的私权神圣原则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利益的 格式条款。赋予当事人撤销权,相当于让当事人自己决定相关格式条款的效力。不过,对这一规定的理解有三点需要注意:其一,司法解释第9条没有改变39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7094.html -
了解详情
的客体。 近年来,该理论逐渐被大陆民事诉讼法学者所认识、理解和运用。程序保障论的基础及核心为程序主体权原则,它要求程序制度的制定者(立法者)及运作者( 没有直接利害关系,显然不能列为当事人,没有实体和程序上的处分权,再审中各种权利义务的处分都是从当事人的意志出发,法院和检察院在再审中又起什么作用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505.html -
了解详情
侵害时,给予该公民以司法救济。但是,两大法系对司法救济请求权的权利主体理解不一。以民事司法救济为例,在大陆法系国家,由于受职权主义审判模式传统的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采取以下措施:(二)申请司法机关禁止其转移、转让或者以其他方式处分财产,或者在财产上设定其他权利。)便规定证监会在特定情况下可以申请司法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85.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平等、当事人程序参与、当事人处分原则、当事人辩论原则、直接言词审理和程序安定性。(注:邵明.我们需要一部什么样的民事诉讼法典[DB/OL].http://www 消除不同法官在具体案件情况下对其所作的创造性解释。即使是规定具体的条文,法官的理解在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时也必然具有创造性。一一对应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32.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保障内容相对简略就认定它不具备程序保障的基本功能。就我国民事保全制度的立法和实践而言,并看不到辩论原则、直接原则的直接运用,或者说口头辩论在运作中大多 扣押申请相同,其要件可分为合法与有效两个。(1)合法要件。除后述关于假处分申请之管辖问题外,其余均与假扣押申请之合法要件同;(2)有效要件。假处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401.html -
了解详情
双方当事人加以拘束即可,随意拘束第三人并无实际意义;更何况,民事诉讼奉行辩论主义与处分原则,判决以当事人之间的辩论为基础。假如判决任意拘束第三人,即意味着其必须 物的第三人。这就容易在实务操作中产生偏离立法本意的理解,甚至为故意的歪曲理解提供可以利用的漏洞,从而导致既判力及执行力不合理扩张,损害案外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925.html -
了解详情
最高报价成交。这些规定对变卖的含义显然是广义的理解,即变卖是指在执行程序中对被申请人财产的强制出卖[4]。我国1991年的《民事诉讼法》(第223条)和 强制执行法时有关拍卖与变卖的原则,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1)拍卖是以公开竞价的方式,转让给最高应价者,以价款清偿债务的一种处分性强制执行措施;变卖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457.html -
了解详情
、左颈总动脉离断而死亡。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被告人亲属与被害人亲属达成民事赔偿协议,约定由被害人亲属提出书面谅解意见,只要法院不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被告人 和解的纠结而言,它充其量只是允许司法者在尊重司法基本规律与刑法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对部分轻微犯罪案件在加害、被害双方达成刑事和解协议后放弃行使国家刑罚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500.html -
了解详情
标准的适用。因而,在此我们对刑事诉讼作广义的理解。? (二)刑事证明责任? 刑事证明标准与刑事证明责任紧密相联。我国有学者认为,证明责任是从诉讼主体角度 分置于其左右之秤盘,并从而权衡何者具有较大之重量。李浩著:《民事举证责任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27页。? 盖然性占优势的证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59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