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进攻与防御力大致均衡)。由于我国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举证时效制度,加之法官和当事人审限观念不强,当事人举证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重要原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6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当事人一时不能提交证据的,应根据具体情况,指定其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25.html -
了解详情
机会。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审理前准备活动主要包括送达司法文书、告知当事人诉讼权利和合议庭组成人员、审核诉讼材料并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追加当事人和 (StephenN.Subrin)、玛格瑞特?伍(MargaretY.K.Woo)著:《美国民事诉讼的真谛》,蔡彦敏、徐卉译,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97.html -
了解详情
认识到对法院的判决提出抗诉只是一种诉讼行为,而不是法律监督行为。因为抗诉只是针对案件的事实和证据,而不是法律监督行为。因为抗诉只是针对案件的事实和证据, )、检察长的抗诉权(第320条),均作了规定。受前苏联民事诉讼立法的影响,我国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规定,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有权对法院的民事审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65.html -
了解详情
法官与庭审法官分立开来有利于防止庭审法官对案件“先入为主”;由法官而不是书记员主持证据交换的主要原因在于法官既懂法又有着比较丰富的审判经验,可顺便主持调解或 证据交换制度宜先在沿海和发达地区实行,然后再逐步扩及到其他地区。10、最好在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证据交换制度。证据交换制度与举证时效制度、审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51.html -
了解详情
权威性更为重视。由于这些国家在诉讼制度上实行彻底的辩论主义,他们认为,事实、证据经当事人双方提供辩论,或由陪审团判断认定,据此作出的判决,即视为真实,一般 的审级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是一审终审,如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家。如德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有关财产权的请求的诉讼,申明不服的标的的价额不超过150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06.html -
了解详情
之间的事务,法官有责任和义务保证诉讼程序的有序进行,为了查明案件事实真相,法官应行使释明权。以后德国先后几次修改民事诉讼法,均规定了释明权适用的范围 认为,1982年的民事诉讼法具有较强的职权主义色彩,在诉讼程序的启动、终结上,在裁判的事实根据上,法院享有决定权,法院可在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之外,依职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65.html -
了解详情
有助于发现并及时纠正违法犯罪行为,从而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经济秩序。中国政法大学民事诉讼法研究所所长宋朝武教授指出,检察院的监督主要针对法院的审判权是否 、破产等),应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虽然规定伪造、毁灭重要证据等行为可追究刑事责任,但如何追究却无相应具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52.html -
了解详情
为由提出抗诉从而引发再审程序并最终定案,容易导致有些当事人在一、二审中恶意隐瞒证据,在判决生效后拿出“杀手锏”向检察院申诉,通过再审从而达到最后的诉讼胜利,这 性,造成双方当事人诉讼地位上的实质不平等,是不符合民事诉讼法的原则规定的。3、这是由法律规定检察监督的“事后”特点所决定的。根据现行民诉法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81.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有关规定,任何知悉案件情况的人都可以作为证人,并负有出庭如实作证的义务。 的审查核实。未经审查属实,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6条规定了:“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第70条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63.html -
了解详情
权的法律根据。在我国的民事诉讼法立法史上,对于法官何时应行使释明权没有明确的规定,仅仅在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才有明确的规定 ,因此释明权又被称为发问权。发问和晓谕本身就肯定了法官与当事人相比在诉讼中的优势地位。德国民事诉讼法第139条规定的讨论方式拉近了法官与当事人在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94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