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人作伪证、当事人作虚假陈述、当事人故意不提供其持有的证据等行为,《民事诉讼法》均没有规定制裁措施。(2)没有完善的证据运作程序,例如:证据 收集民事证据的规则和方法。英美法系国家之所以存在独立的民事证据法,据大陆法系国家学者的解释是因为在英美法系国家诉讼制度早期存在着陪审制度。作为陪审团的陪审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27.html -
了解详情
任何规定。1990年9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关于开展民事经济行政诉讼法律监督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规定:在试点过程中,人民检察院可以 的判决、裁定”有条件的抗诉。据此,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释中再次强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只能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24.html -
了解详情
由不负结果责任一方当事人承担以及在案件事实清楚时的败诉风险承担问题,尤其是无法解释事实清楚时结果责任负担方亦可能承担败诉风险(例如当不负结果责任一方当事人反驳 者自己承认第二条“分别界定了行为责任与结果责任的内涵,除行为责任继续适用民事诉讼法第64条谁主张谁举证的分配规则外,对于结果责任并没有确立起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20.html -
了解详情
自认的片言只语仅散见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等司法解释。《意见》第75条第l项的 可以提高诉讼效率,并弱化法院的超职权倾向。对于附加限制的自认问题,其实我国民事诉讼实践中是大量存在的,因而对此明确加以规范显然确有必要。例如,可作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44.html -
了解详情
其他主要法律部门的立法均采取了法典形式的立法方式,如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而唯有民法例外,这不仅与民法作为国家最重要的基本法之一的地位 的是难以达到立法的预期效果,最终还是只能由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出面作出各种解释,这不仅难以实现立法的初衷,也为分权原则的确立增加了障碍因素。这方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868.html -
了解详情
严格和狭窄的,并不能充分发挥司法认知的有机功能。为此,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在有关司法解释的《适用意见》中扩大了司法认知的适用范围:其一为众所周知的事实和自然规律及 都不易知道,因此不作为司法认知的对象。(注:参见王锡三著:《民事诉讼法研究》,重庆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24页。)关于有关法规是否应作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55.html -
了解详情
不到庭、证人作伪证、当事人虚假陈述、当事人故意不提供持有的证据等等行为,民事诉讼法均没有规定制裁措施。(2)没有完善的证据运作程序,例如:证据交换 不过是对制度的理解和运用没有到位。[1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53.html -
了解详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民诉法适用意见》)第168条对民诉法第142条的所谓“简单民事案件”进行了解释:“事实 虽然我国现行的调解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从统计的数字来看,1997年全国民事一审案件共结案3242202件,其中调解结案1651996件,占结案总数的50?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122.html -
了解详情
上又是一脉相承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用判决既判力主观范围扩张的理论来解释执行力主观范围扩张的问题。所以,我们今后在研究执行当事人的范围及其变更和 范围的限制、实施查封时间的限制以及无益查封的禁止等。第四,要对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禁止重复查封制度进行反思,结合最高人民法院与国土资源部、建设部联合下发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046.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但对调解书的内容既不享有权利又不承担义务。依照《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在当事人约定签收调解书后生效的情况下,若一方当事人 邀请和委托主持调解的人员。[23]参见狄邦建,《对<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九条的理解》,//www.chinacourt.org,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9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