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除旧中国法律的基础上重新开始法律体系建构,因此建国后如何在实体上明确各种权利义务关系成为立法者、司法者和学者关注的绝对重心,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民法典的起草 今天看来更能保护当事人权利和约束法官的民事诉讼法复杂规则反而与当时的司法政策和既有实践不符。比如,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大力推行和着重调解的司法政策使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032.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主体的内涵对其进行充实,使其符合民事主体的特性,同时在立法上理顺农民与农民集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改变社员与农民集体关系中存在的不对等模式,避免 取得承包地的成员实现其成员权的路径,同时排除了土地承包合同的双方当事人通过意思自治变更权利义务的可能性,从而产生了一些农户因人口减少而人少地多,另一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416.html -
了解详情
到其他共同诉讼人的利益[5]。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五 十三条第2款规定:共同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对诉讼标的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经其他共同 的证据,还可以是庭审结束前对他人证据或事实陈述的认可[6]。这种让步并不意味着调解协议、和解协议中的事实就是真 实的。自认则是无需举证加以证明的事实,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039.html -
了解详情
几个事实:国家审判机关因为当事人发起民事诉讼作出审判调解工作,是司法资源的支出;生效的法律文书已经确定了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 系,是居中裁判权 议,最后结合实证资料提出笔者完善该制度的建议以及相关看法。 参考文献:⑴《民事诉讼法学》 常怡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修订版⑵《法律的经济分析》[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038.html -
了解详情
第1款、第179条第1款第1项规定了当事人提出新的证据的权利,但对于新的证据的范围和条件,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证据规定》在总结审判实践经验的 其中以调解方式结案的为1785560,[1](P1257)占了三分之一强。如果未来的调解结案率保持这一比例的话,将近三分之二的案件要受到失权效果的影响。(注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284.html -
了解详情
遵循及时审判原则,应在审期内结案,不能久调不决、久拖不决。当事人不同意调解、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及时判决 的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必须履行的程序上的义务。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除了享有一定的诉讼权利以外,还必须严格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要求进行诉讼,即要依法履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2154.html -
了解详情
,有利于当事人了解案情,正确认识自己的权利义务,引导当事人从诉讼经济、人情礼信上取得相互谅解,为达成调解协议奠定基础。 3、法官认证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 习惯在民事审判中的适用 1、民俗习惯在民事调解过程中的应用 民俗习惯适用于民事诉讼的管道主要是调解,也是最适当的作用方式。在司法实践中,对一些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462.html -
了解详情
之辩明 有学者认为: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可使当事人在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前对各自的合法权利义务有清楚、明确的认识,能促使互谅互让型的调解向公平型的调解转化 年9月20日,《人民法院报》社长杨润时在江苏法院民事调解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加强调解工作,积极构筑和谐社会。 [2] 赵年国:《我国法院调解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431.html -
了解详情
四条明确:下列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时应当先行调解:(一)婚姻家庭纠纷和继承纠纷;(二)劳务合同纠纷;(三)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引起的权利义务关系较为明确的损害赔偿纠纷;(四)宅基地和相邻关系纠纷;(五)合伙协议纠纷;(六)诉讼标的额较小的纠纷。但是根据案件性质和当事人的实际情况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482.html -
了解详情
中,诉讼参与人往往具有双重身份,从而享有刑事、民事两种不同的诉讼权利,承担两种不同的诉讼义务,加上当事人在法律知识、文化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 达成协议,进而结束关于损害赔偿的审理活动。 (4)健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调解机制。借鉴民事调解的成功经验, 发动各种社会资源,扩大调解人的参与面,充分利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63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