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期和2000年第2期)、陈克艰的《“思想的无端骄傲”——评〈中国思想史〉第一卷》(《学术界》2000年第1期)、蓝勇的《维护学术 迈向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的第二阶段》,载邓正来:《研究与反思:关于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思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增订版,第339-342页。 [17]米歇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688.html -
了解详情
时期的经历对于文明后来的成长至关重要。再次,它注重观念形态,但它研究观念的办法,既不是心理学的,也不是思想史的,更不是纯哲学的,也许可以说,这是一种 最后,它表明了一种现实的关切,但采取的却是学术的姿态。在我后来一部讨论中国法律传统的更加系统的论著当中,这些特点都被保留下来,而且被进一步地发挥。从这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60.html -
了解详情
避免落入这种陷阱,尽管它同时也非常重视历史上的思想。我采取的办法是,把思想史的材料同制度史以及稍低程度上社会史的材料放在一处,在其中寻找共同的 下来,我会围绕上面的思考作一系列个案研究,事实上,这项研究已经开始,人们可以从我新近完成的两篇论文当中看出这项研究计划的轮廓。第一篇论文“中国法律史上的民间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59.html -
了解详情
的“权利难题”。于是,大我胜过小我,义务替代了权利。在民族“大义”面前,中国人没有思考权利与义务关系对等性的空间。而义务型爱国主义,是由义务型民族主义自然引导出来 《军人的精神教育》,载《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资料选集》,上册。46参见郝铁川:《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江泽民同志治国思想研究》,绪论,上海人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405.html -
了解详情
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13.张宏生、谷春德主编:《西方法律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1月第1版。14.(法)卢梭著:《社会 惩贪》,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31.丁以升著:《中国法理学问题研究》,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32.杨春洗主编:《腐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66.html -
了解详情
各家各人的法学著述,在此基础上进行思想史和学术史的分梳,澄清并复现中国法律思想之流变传承的心灵史轨迹,建立一个中国法律思想的“系谱”,继而形成“汉语版的 雄心未泯,但怎奈时事变迁、学问旨趣转变,周著洋洋60万言对法理学研究的新成果吸纳甚微,欲再现当年论文一呼百应之轰动,恐亦困难。 22 值得一提的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6.html -
了解详情
的宪法时间观。规范主义法学以凯尔森的纯粹法理论为代表,以新康德主义关于事实与规范、实然与应然的二分为哲学前提,将 法学界的一种动向,载法律博客网//linlaifan.fyfz.cn/art/610023.htm。 [9] 参见李忠夏:中国宪法学方法论反思,载《法学研究》2011年第2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7103.html -
了解详情
,理论法学应当包括法史学,但鉴于法史学以史为特征,而且外延广阔(中外法律思想史与中外法制史)、内容丰盈,所以通常做法是将其当做单独部分而从理论 进行普查,留下弥足珍贵的民族学与人类学新资料。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法人类学素材。可惜,当时中国法学界尚无力量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及时研究。大体上可以这样说,即最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8669.html -
了解详情
递进、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形成一套以问题为关注、以现实为依归的中国正义论。至于要具体研究哪些问题,仍需要细致划分,当下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规范缺失、法律与 与缓和由许霆案引发的关于正义的思考,《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D 正义的思想史梳理 85、徐爱国:亚里士多德法律正义论的思想史探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002.html -
了解详情
,理论法学应当包括法史学,但鉴于法史学以史为特征,而且外延广阔(中外法律思想史与中外法制史)、内容丰盈,所以通常做法是将其当做单独部分而从理论 进行普查,留下弥足珍贵的民族学与人类学新资料。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法人类学素材。可惜,当时中国法学界尚无力量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及时研究。大体上可以这样说,即最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88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