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局部地区(租借内)审理特殊案件(无领事管束的洋人案件)中最早实行由特定陪审员(外国官员)陪审的陪审制度。这种陪审制度是在带血的屠刀威逼下被迫采纳的, 请先行试办折》(光绪三十二年即1906),载西北政法学院法制史教研室编印:《中国近代法制史资料选辑(1840-1949)》第三辑,1985年2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112.html -
了解详情
并且影响到诉讼费收入和法官的个人收入的叙述,详见程汉大主编:《英国法制史》,齐鲁书社,2001年6月第1版,第149-198. [34] 同亚当斯 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15]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编译:《十八世纪法国哲学》(西方古典哲学原著选辑),商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162.html -
了解详情
年,第16-18页。 [5]参见周圣:《〈上海地方审判厅司法实记〉中的民事案例浅析》,硕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10年,第8-9、38页。 [6]在概念 孙慧敏:《从东京、北京到上海:日系法学教育与中国律师的养成》,《法制史研究》2002年第3期。北方的法政学堂也不断涌现,如北洋法政学堂、共和法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5832.html -
了解详情
和治外法权问题。这种讨论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介绍中国法庭审 理中国臣民的实际案例,以便描述中国法律的日常运作实况;另一个方面是刊登大量商 人和传教士批评中国法律和 是戴炎辉教授,后来引起美国人巴克斯 鲍姆等人的注意并全面应用到法制史研究领域。巴氏此文超人之处亦即在于材料取胜。 按照陈寅恪先生的说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48.html -
了解详情
中国法律和治外法权问题。这种讨论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介绍中国法庭审理中国臣民的实际案例,以便描述中国法律的日常运作实况;另一个方面是刊登大量商人和传教士批评中国法律和 是戴炎辉教授,后来引起美国人巴克斯鲍姆等人的注意并全面应用到法制史研究领域。巴氏此文超人之处亦即在于材料取胜。按照陈寅恪先生的说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9.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建住房(2006)171号),被申请人作为外国公司,无权将自有房产出租给申请人,因此申请人不能将租赁场所注册为分公司的 权利瑕疵场合,可否派上用场,无论是立法例还是学说,均有重大分歧。 自法制史与比较法的立场观察,罗马法时代的减价之诉就仅对物的瑕疵适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802.html -
了解详情
),所谓习惯法也只能是在国家(意志)认可的基础上来加以定义。其结果,中国法制史研究往往局限于国家典章一类‘正式制度’,而对民间自生秩序方面的问题极少涉及 孙女,作为他们的生活费。之后原告撤诉,双方主动履行了协议。 从法律上看这个案例是非常奇怪的一个案件。但本案的处理结果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看来都颇为圆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888.html -
了解详情
但实为内外困局之下中国人改弦更张,学习西方以自强,图生存、谋发展之举;于法制史及司法实践而言,亦具有深远影响。其后,国民党政府1929年制定民国民法。半个 转述美国法社会学创始人庞德的评价,盛赞中国新法典之完美,称以后不必一味追求外国学理,只需阐发其精义以适应中国社会。[27]就人格权立法而论,总则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4627.html -
了解详情
中国法学家对于概念法学的过分批评是轻率的和肤浅的。实际上,概念法学在西方法制史上功勋卓著,概念法学大师温德夏特主持起草的《德国民法典》也仍 ,但是,分析法学依然在深入发展,蓝德尔的概念主义(conceptualism)的案例分析法仍然统治着美国法学院的法学教育。 美国法学家格雷(Gray)(183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787.html -
了解详情
有用益物权、担保物权、买卖契约、特种物权四种学说,[7p459]产生问题之背景在于法制史中原大清民律草案仅规定不动产质权,而无典权,以及立法体系上民法典将 而为当事人所不知时,始有发生之可能,况台湾地区实务上迄今并无案例发生,[11p109]似对典权的时效取得存有质疑。反观中国内地学者多数采肯定意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82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