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设计问题,在选择何种强制执行模式中起关键的、基础作用的是价值取向问题,即行政强制执行是立足于维护行政权的正确及时行使,还是立足于保护相对人的 是能够有望较好地实现上述两重目标的。 参考文献: [1]罗豪才主编:行政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章剑生:行政程序法学原理[M],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997.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的理性化要求司法权独立于行政权,一个独立的司法权,既能处理由于政府和公众在法治框架内活动而引起的各种问题,又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先决条件,更是维护社会正义 程序变成国家意志。 (四)完善通过人大和法定程序对司法机关的监督制度。对于司法机关而言,只要其依法行使职权,做到了程序与实体合法,就应当保证它们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972.html -
了解详情
人的合法权益。[3]面对公民合法权益广受行政权侵害的客观事实,此说具有十分深厚的道义上的正当性。在从未有过民告官历史的国情下,它虽然偏面,但也不乏 人不服,他还可以针对这个说法启动第二个救济程序。这样的制度安排是有助于无漏洞权利保护标准实现的。 容易进门本质是对行政相对人诉权加以保护。实务中,立案难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612.html -
了解详情
效力的有限性。首先,宪法和行政法同属于公法领域,因而其主要的控制对象是国家机构而非私人或社会团体。其次,也和行政法一样,宪法也发挥着“平衡” ”的要旨就是要“平衡”公民权利与行政权力这一对社会关系。它承认权利与权力之间的潜在矛盾,承认脆弱的公民权受到强大的行政权侵犯的可能性,并寻求使得这一对社会关系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026.html -
了解详情
不同问责形式,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衔接,共同作用,将行政权特别是领导权置于全方位的监督和约束之下。但倍感遗憾的是,所涉官员最终问责处理形式与其被问责的 而治之的混乱局面,同时更可以利用法律所蕴含的程序正义的意旨来抵消难以在实体层面实现对问责机制全方位控制的弊端,毫无疑问,这构成别具中国特色问责之根本出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6953.html -
了解详情
的监督方式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效力不大,作用不明显。现行的监督方式主要是权力机关和上级机关的监督,它们不能适应监督的需要,不能有效制约行政权。 3 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范围无论从法律上还是事实上都无法实现。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对行政法规的审查权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而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735.html -
了解详情
保护,在政府与个人之间发生纠纷时,鼓励公民个人起诉,以实现司法权制约行政权、防止行政权扩张之目的[3]。 (二)审理费用的征收标准 同其他国家一样,美国的 而非国家为本位,保障当事人平等的程序基本权,诉讼费用制度的设置要符合诉讼成本控制原则,争取以尽可能小的成本投入获得尽量大的诉讼效益。其次,建立一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01.html -
了解详情
建构行政主体理论体系,而此时,恰逢我国《行政诉讼法》制定与实施,面对纷繁复杂的行政权行使主体,如何确认被告成为司法实践部门的当务之急,借用王明扬先生阐述的 ,并独自承担法律责任。各行政主体都设有自己的行政组织,独自开展活动。国家对地方团体等的控制只能依法进行,行政主体间的行政争议由法律手段解决,而且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296.html -
了解详情
的情况下,对这种权力进行制约的良方程序。程序的控制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在实体上不得不赋予行政机关很大的权力 [3]。通过行政程序对权力的行使进行事前 由立法法加以调整。行政程序法的立法重点应放在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规制上。 综上所述,随着行政权的不断扩张,通过行政程序对行政权的行使进行监督和制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387.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授权主义)调整方式在行政法上的自恰性。依法行政原则对行政权的控制和监管并不意味着行政权运作的机械和僵化。行政关系的变动不拘、驳杂多样使得法律不 过程的终点,对行政权运行的结果实施控制。但现代行政必须面对各种高度技术性的事项和不确定性的风险,这要求行政机关在整个行政过程中为了实现某一特定政策目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86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