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程序制度的新一轮飞跃。通过对现行国内民事诉讼程序与非讼程序在立法和司法实践层面的状况进行梳理和反思,以现已公布的修正案草案和比较法资源为背景, 秀举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28-638页;参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谢怀栻译,法律出版社1984年版,第114页。)相比之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8688.html -
了解详情
灵魂理念、以有效解纷为核心目的追求?如何在体系层面和具体制度层面皆融通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原理和理性规律?对上述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和回应,在民事 270 条变为了 28 章 268 条。)而以全面修订为出发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也于 2011 年 10 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正处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8687.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所有程序性违法都导致无效从而均引起重审,不仅不现实,而且弊端丛生。民事诉讼程序固然有其自身独立性价值,但不能因此抹杀其实现实体公正的工具性价值。 ,为何不规定可由当事人申请一审法院直接作出补充判决,明显有舍近求远之嫌。民事诉讼法第 179 条第 12 项又规定,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如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3917.html -
了解详情
,而且近年来频出标的额仅为几元乃至几角的小额纠纷。在这种背景下,基于民事诉讼程序之多元属性,构建一种与案件性质、争议标的额、争议事项的难易程度等 审稿中规定为一万元以下。后来,在充分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162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符合本法第157条第1款规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626.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上自认有罪的证据。为了减低恢复性司法中被害人承认错误,可能于后续程序遭受不利评价之风险,已有学者提出调解密匿特权(mediation privilege){1}的 松动这一现象呢? 从法理上来说,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的界限是泾渭分明的,是不允许用民事诉讼程序以及民事措施来审理、处置刑事案件的,否则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5285.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上需要将工具、战略和目标三者进行组合。[6]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的构建,首先应明确程序标准,并将标准公开化,使当事人在通常情况下能够了解 以附带上诉的方式请求变更或废弃一审判决,从而实现当事人双方的攻防平等。我国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附带上诉制度,有学者强烈建议应当构建我国的附带上诉制度,[1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7933.html -
了解详情
确立第一审的应有地位,确保第一审的功能发挥和价值实现,这对于整个民事诉讼程序的安定及其公正和效益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第一审;上诉 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510-511页。 [11][德]奥特马尧厄尼希:《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64页。 [12]前引④,[美]米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741.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向法院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并以此影响法院的审判程序及其结果的权利。听审请求权是在民事诉讼程序中实体权利义务受到判决影响的人的一项 机会,即有听审的机会(an opportunity to be heard)。实际上,程序性正当程序的基本功能就在于给予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以合理方式听审的机会,进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196.html -
了解详情
在于英国特别强调当事人裁判请求权保障,在英国,诉诸法院因而依据法律通过法律的正当程序解决纠纷的权利深深地扎根于普通法中。布莱克斯通( Blackstone)指出, 也是整个案件管理过程的公开目标。参见[英]J. A.乔罗威茨:《民事诉讼程序研究》,吴泽勇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17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096.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适用部门法来获得解决。但宪法制度上的缺失阻却了宪法规范在当前民事诉讼程序中的适用,在我国宪法立法和理论中,均未确认宪法诉愿或宪法诉权 术语源出于拉丁语antepararc,其基本语意即为保护。)因而当事人发生带有宪法因素的民事争议时,不能基于宪法纠纷的事实向法院起诉要求裁判并且要求法院就宪法争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56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