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或者非所有权人擅自处分所占有的财产,如果第三人是善意、有偿、依法定手续取得该财产所有权的,第三人不负返还义务。但如何理解这一解释中的 04-28. [13]梁慧星.对物权法草案(第四次审议稿)的修改意见[C].梁慧星.中国民事立法评说.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202,208. [14]梁慧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759.html -
了解详情
赔偿能力两个原则进行审理,其赔偿范围比单纯的民事案件要小得多。特别是附带民事诉讼排斥精神损害赔偿,这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中都使人难以理解。公民因 人民共和国不受《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66条第2款的约束。 [5]《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57条资产的返还和处分:一、缔约国依照本公约第31条或者第55条没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958.html -
了解详情
帮助下,不必通过多次诉讼甚至多次上访等既浪费金钱又浪费精力的方法达到对判决的理解和执行,从而实现了当事人自己的司法目的。特别是在和谐社会理念的大 监督权为种属关系。因此,将抗诉看作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唯一方式是违背立法的原则和宗旨,也是不合逻辑的。[4]另外,根据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当事人享有申诉的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47.html -
了解详情
直接商谈、达成和解协议,以解决刑事纠纷和民事赔偿的程序;对于和解协议,由有权机关予以认可并作为对加害人予以适当处分的依据。1在刑事和解中,被害人能够 得到被害人的谅解。在少年司法中推行刑事和解更容易缓和民众的刑罚报应观念,获得国民的理解与支持。 在少年法的立法上,首先,立法确认刑事和解,符合少年处罚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597.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因而公私财物就是诈骗罪的诈骗对象。 表面看来,对于诈骗对象的理解与认定似乎不存在什么问题,但仔细 诚实信用原则派生的告知义务。2.他人产生错误认识 这是诈骗行为实施的直接目的,因为只有在使他人产生错误认识的前提下,才能做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964.html -
了解详情
夫妻财产制负责并处分共同财产}s}。而新《婚姻法》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方法仍采用的是1980年《婚姻法))第13条第2款那句非常原则的规定:夫妻对 三人知道该约定。有下列任何情形之一的,约定无效: (1)约定的一方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2)约定的财产为非法财产或超出夫妻财产一方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030.html -
了解详情
:自然人有其个人财产,并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充分的权利,不受他人的干涉。法人财产的独立性体现在两个方面:a.法人财产与法人创立人 是否具有独立法律人格的准绳。[19]对于民事权利能力概念的理解,应包含抽象民事权利能力和具体民事权利能力两方面。抽象民事权利能力是从一般的、抽象的民事法律关系角度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464.html -
了解详情
由知识产品的财产性与非物质性所决定,知识产品成为民事法律关系中一类较为独立的财产权客体。接台湾学者曾世雄的理解,财产权之有体或无体,并非指权利而言,系 的具体化而已;其行使也要遵循民法中关于权利不得滥用、公序良俗等原则而进行;至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方式,也与其他民事权利相同,即当受到不法侵害时,均须行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437.html -
了解详情
纠纷,减少诉累,有着重要意义。而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和解的规定仅有两条,即审判阶段的和解与执行阶段的和解,且较原则,过去笼统和抽象,难以适应诉讼实践的 法官的主持或核准下,由双方当事人经过自愿协商、互相让步,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达成协议,并经法院确认记入笔录或依协议作出裁判,以终结全部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398.html -
了解详情
放弃行使的权利。否则,会产生一定的后果。如在李国光主编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中讲到,法官未向当事人说明举证 必须注意的是,在一些具体案件中如何恰当地把握这个度,才不致于违反处分原则和辩论原则的基本要求,往往不易掌握。如一起债务纠纷早已超过诉讼时效,而被告人由于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70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