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和认诺的自由同样受到极大的限制。现行《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的辩论只作为一项一般的程序权利来看待,并未明确规定法院必须受当事人所作出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406-407. [12]田平安,刘春梅.试论协同型民事诉讼模式的建立[J].现代法学,2003(1):83. [13]邱惠美.我国有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20.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对案外人异议的审查持更加慎重的态度,审查程序的可操作性增强。 但是,2007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依然没有解决如下问题:一是对生效裁判及调解书 规定:“……案外人、当事人对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裁定错误的,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办理;……”其中案外人、当事人对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裁定”错误的,依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895.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调整的范畴,在实体法上应当受民事法律规范调整,在程序上主要受民事诉讼法的规制,如诉讼原则、强制措施、诉讼证据、先行给付、诉讼保全 http://www.cctv.com。 [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1条规定:人民法院认定公诉案件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364.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并不能通过这种单一的手段得到解决。 笔者所在的检察院在1996年2002年间发出民事行政检察建议16件(其中建议法院再审12件,建议法院另案审理2件, 限制并附相应保障条件以利实施。 4.扩充修改《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在法定程序上明确规定民事行政检察部门依法发出检察建议纠正人法院在审判活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048.html -
了解详情
的形成、发展与变迁兼论德国民法中的权利能力[J].现代法学,20064:47-50. {5}江伟.民事诉讼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10-111;肖建国.民事诉讼程序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412-415;肖建华.民事诉讼当事人研究[M].北京: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998.html -
了解详情
类型:一是采取列举法的立法模式,即通过列举的方式将属于速裁程序的案件明确规定;二是采取排除法的立法模式,即在速裁规则中明确 /20090105112735.htm,最后访问日期2010年8月5日。 [7]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法调研小组:《民事诉讼程序改革报告》,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3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07.html -
了解详情
赔偿被害人物质损失的,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这样的规定无法落到实处。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十日以前送达被告人。 的诉讼结构,有违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因此,应当在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检察机关在依法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时只是在程序上启动附带民事诉讼,但无权处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976.html -
了解详情
要件,当事人的起诉行为受到法院严格的司法限制。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单方面的起诉行为无法启动民事诉讼程序,民事诉讼程序必须经由法院进行一定的实体审查 ;5.其他严重侵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22]。 同时,从另一方面来看,民事公诉毕竟是一种借助国家公权力介入以意思自治为中心的私法领域的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913.html -
了解详情
检察官的参诉活动实施监督,人民法院也可以提醒检察官恪守客观义务。 检察官事中参与民事诉讼还可能因人民法院的邀请或者因其他机关的提议而介入。人民法院或其他机关 和平等性对于这个过程的公正运行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决定程序公正,还决定实体公正。因此,民事诉讼法将平等原则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加以确立。原本,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906.html -
了解详情
要坚持古老、自由、放任的诉讼模式,而是要力图平衡当事人个人主动性与法官适当程序控制之间的关系,促进当事人机会均等以及将当事人不完善的陈述纳入正确的思路 ,是对法院与当事人之间关系的合理配置制度。 自1991年以来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尽管基本没有体现辩论主义和当事人程序主体性的法律规范,但是2007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87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