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实施时,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有执行依据。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执行依据包括判决书、裁定书、仲裁裁决书、债权文书、执行令等。(2)作为被执行人 有以下两种观点:(1)公司法系强行法,有关股权转让条件的规定,关系到股权转让自由原则的实现,属于当事人不得变更的强制性规范。若公司章程与公司法的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828.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乃至不同案件上表现得很不平衡的现象一时也难以改变。为了进一步促使证人出庭作证,还有必要从司法政策上或在修订民事诉讼法时通过设立一定规范来加以引导。 当 讨论时,证人出庭作证的基础理论或基本原理首先应该进人考察的视野。在这方面,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的主流学说大致有三个观点或命题:公民原则上都负有出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06.html -
了解详情
。同时,为了防止一些金融企业把小额诉讼程序当作向一般市民催讨债务的工具,可借鉴日本新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一些金融企业在同一基层人民法院一年内提起小额诉讼的次数 盖章即发生法律效力;判决书可采用格式化的判决书,以提高工作效率。 6、对不服判决的司法救济问题。这一问题,应本着简便、快捷的原则,对救济渠道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544.html -
了解详情
意见。有学者认为:系争案件不属于禁止类推适用的私法领域,即不属于物权法定等基于其他优先原则的考虑而不许类推适用之情形。[8]有学者认为,第一 名义、债务名义等。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我国目前的执行根据包括人民法院制作的法律文书(其中又包括民事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245.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再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确有错误的生效判决书、裁定书或调解书,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再次审理并予以补救的程序。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在第十六章专门设立了民事 看成单纯的认识活动,过分追求客观真实,有错必纠,而置一事不再理、禁止双重起诉之类的基本原则以及包括裁判的既判力,程序终结性,诉讼 经济原则在内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200.html -
了解详情
﹞17号》司法解释规定对精神损害赔偿的诉求不予受理。因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而提起民事诉讼,符合《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案件受理的 了法官发现法律,其范围针对的应当是整个法律体系。 解决法的基本价值冲突应当坚持补偿有余的基本原则,争取得大于失{17}。民事诉讼中将死亡赔偿金作为财产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91.html -
了解详情
并可适当拓展职权范围,既负责提起刑事公诉的活动,也负责涉及国家重大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等重大民事、行政诉讼的起诉权、不起诉权、出庭支持公诉权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235。 [16]卞建林.共和国六十年法学论争实录诉讼法卷[C].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64。 [17]邓思清.检察权研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46.html -
了解详情
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在内容上,它不仅明确了保障量刑程序独立性的基本原则(第1条),科予追诉机关收集量刑证据的客观 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134。 {8}[日]松尾浩也.日本刑事诉讼法(下)[M].张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42。 {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8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