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生存的社会根由。它不仅是公民参与权利的体现,也是民主行政的基本要求,更是发展中的基本人权观念的落实。 同时“参与原则适用于各项制度”,[9]因而具有很 方式:道德制约,一种权力对另一种权力的制约,权利对权力的制约。(参见徐显明:《论“法治”构成要件――兼及法治的某些原则及观念》,《法学研究》199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67.html -
了解详情
,并应允许新闻记者在场报道。 公开审判向来被视为司法公正的基本保障之一,甚至被各国宪法视为维护民主和法治的基本法律准则。但是这种就审理过程和裁判结论所作 活动,其实来自人性的基本要求:被人尊重的要求和欲望会促使被裁判者积极地寻求影响裁判结论的机会。 4.亲历性 一般而言,行政活动具有一定的便宜处分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32.html -
了解详情
提出,根据有关法律,审判机关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如果认为某一地方性法规与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有抵触或矛盾,应当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也可以向上级审判机关逐级上报 是法律,在改变之前,谁都应该遵守它。这是法治的基本原则。问题是法官如何向人大提出释法乃至释宪的要求,遵循什么样的程序,这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15.html -
了解详情
的自治意识、权利意识和参政意识被进一步唤起,这就必然要求中国公法变迁与公民的基本权利有效保障相适应。宪法权利司法化、行政听证制度和“无罪推定”原则的确立 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行政法近二十年的变迁,包括行政法治的历史进程,公共行政组织的法治化,行政程序法治化及行政诉讼法治化等,反映了对这一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04.html -
了解详情
的另一种认识,即合法性不仅要求合乎既定的法律规则,而且要求合乎法律原则。这种合法性观念,现已为学界普遍接受,8并在对行政决定的司法审查中得以虽然零星但看 ,更在一定程度上阻遏本来通过社会的继续反思而可以激起的再一次的反思型法律程序。以上就是“开放反思型的形式法治”的基本主张。一方面,它们显然是规范性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569.html -
了解详情
特别是宪政的基本原则更集中体现了人权的价值要求。虽然对宪政的含义众说纷纭,尚无统一认识,但公认的是宪政具备两个基本原则与要求:一是,行政权力受到 确定法治为治国方略,而且还在宪法或者其他具体法律中详细的规定了法治的基本原则、运行机制和基本制度。我国宪法在序言中明确规定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565.html -
了解详情
解决的法律解释问题。法律规范冲突必须获得公正的解决。法治的基本原则要求,任何人不得做自己案件的法官,因而解决法律冲突的机构必须保持客观中立。由于人都是 重要的是,由国务院解释自己制定的行政法规是否合法的做法违背了法治的基本原则,即当事人不得做自己案件的法官。由于法官在审判过程中只需要“参照”部门或地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369.html -
了解详情
解决的法律解释问题。法律规范冲突必须获得公正的解决。法治的基本原则要求,任何人不得做自己案件的法官,因而解决法律冲突的机构必须保持客观中立。由于人都是 重要的是,由国务院解释自己制定的行政法规是否合法的做法违背了法治的基本原则,即当事人不得做自己案件的法官。由于法官在审判过程中只需要“参照”部门或地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099.html -
了解详情
效力。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 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法治的基本原理来看,它应当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又有责;既不失职,又不越权,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它必须依法行政。一方面,宪法和法律授予行政机关充分而必要的行政权力,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履行职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998.html -
了解详情
)通过的法律为准。法律保留原则源于分权结构模式下的法治理念,即对民意机关的信任和对行政权力的恐惧。因为国会代表直接由委派或选举产生,人民通过他们向国家 主体应当适用对公民利益限制或损害最小但又是为实现公共利益所绝对必需的方式。该原则的基本要求就在于“最温和”,即对公民利益限制或损害最小;对公民利益限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7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