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有进行防御的权利。例如,一方当事人提出主张时,另一方有反驳对方提出的主张的权利。一方提出证据证明时,另一方有提出反证的权利。不 民事诉讼法教程》.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2] 张卫平.《论民事诉讼中失权的正义性》.法学研究,1999 [3] 田平安.《民事诉讼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026.html -
了解详情
基于对受害人的保护和公平原则,将一部分本应由提出主张的一方当事人承担的案件事实的存在与否的举证责任转由反对一方当事人承担的原则。但是原告仍须就损害事实等请求权存在 的法律规定。退一步说,即使对此持反对意见的法官,也不可能把已能证明的通过前述手段获得的证据作为裁决的事实依据。相比而言,英美法关于证据的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201.html -
了解详情
技巧降低可信性,不能充分发挥在准确认定案件事实方面的应有作用。同时,开庭审理程序过于依赖双方当事人自由提出的证据,尤其是直接言词原则和传闻法则对证人出庭的 的同意,如日本的证据能力认同制度。[18]在这些情况下,案件事实同样是通过证据加以证明的,而不是某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主观意志决定的结果,只不过这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490.html -
了解详情
得到的结果。 站在普法的立场,法官思维下的法律诠释,不仅仅告诉当事人法律是如何规定的,而且对于当事人提出的法律问题,有潜在的事实认定,然后依据法律作出 权提起反诉、提起上诉及申请再审,有申请强制执行的权利。法官还会向当事人说:如果一方当事人对于审判台上的法官和书记员有意见,不愿意这些人员开庭审理该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30.html -
了解详情
一方当事人以书面形式质问对方当事人,被质问的对方必须以书面作真实回答的方法:(3)要求提出文书及其它证据,即一方当事人要求对方当事人及诉讼外第三人提交他们 者已达到了证明标准。 高度盖然性原则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实现了诉讼公正与效益的有机结合。诉讼公正包括实体上公正与诉讼上公正,如果一味追求实体公正,则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079.html -
了解详情
的举证责任分配问题。但是,在有些特殊 类型的案件中,由提出主张的一方当事人对其权利的特别要件事实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是有困难甚至是 根本不可能 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按照举证责任倒置规则,对于以上法律事实都应 当由否认一方被告举证。正如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174.html -
了解详情
释明权又称为阐明权,它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主张或陈述不明确、不充分、不适当,或者他提出的证据材料不够而误认为足够了,在这些情形下,法院对当事人 明。如当事人聘请了律师,笔者认为不宜再过多进行释明,以免给另一方当事人造成厚此薄彼之印象,影响法官中立裁判之形象。 (二)未行使释明权不能当然作为发回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456.html -
了解详情
释明可能使纠纷获得更为根本性解决;第四,在当事人之间证据分布不平衡的情况下,法院敦促了解事实或持有证据的一方当事人解明事实更为公平。[46]中野贞一郎 、矛盾或存有缺陷时法院促使对此补正的释明;后者是指,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或主张与案件事实不符或当事人没有提出适当的诉讼请求和主张时,法院要求当事人修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859.html -
了解详情
能力情形。四先履行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后履行方丧失履行基础,即先履行方负举证义务。五相对人未提出履行合同的担保。当事人行使不安抗辩权错误的 在无资力状态下,仍在其财产上为个别债权人或者他人设立抵押权,以致影响债权的平等受偿或者实现,债权人可以对此抵押权设定行为行使撤销权。按照我国《合同法》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923.html -
了解详情
因果关系,应理解为这些损害行为是导致婚姻关系破裂的实质原因,而不是当事人提出的离婚表面理由,如一些生活琐事产生的矛盾等。(四)主观过错方面 过错是侵权 往往处于劣势地位,由于其自身能力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凭借其自身能力,很难掌握能证明配偶另一方有过错的确凿有力的证据;另一方面,对于以重婚、与他人同居为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31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