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与审判集于法官一身。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法官只是忠于事实和法律作出裁判,举证责任由控诉方承担。 从以上分析可知,刑事诉讼从古至今,除了纠问式诉讼模式 而不包括收集证据。 当事人主义审判模式下的审理义务,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控辩双方举证的积极性,从而查明案情的真相。因为在此审判模式下,诉讼活动主要由此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063.html -
了解详情
予以确认。因证据的证明力无法判断,导致争议事实难以认定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举证责任分配的规则作出裁判,这便意味着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在我国司法解释中正式 ;二审中的新的证据包括: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经允许,二审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120.html -
了解详情
,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这是关于环境污染损害原因或因果关系的司法推定规则。 众所周知,民事 的问题,甚至把我们通常理解为证明标准问题的优势证据和排除合理怀疑作为说服责任的规则进行论述。[22] 诚然,就教材内容体系的逻辑性而言,我们的章节设置可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38.html -
了解详情
,如果不是补充关系,就是相斥关系,所以,可以从法律规范的这种关系中求得举证责任的分配原理:即:若无一定法条的适用,则无法获得诉讼上请求成果的 的果子,真伪不明的现实性、自由心证的局限性与法官不得拒绝裁判的职责最终使证明责任规范理念和制度呼之欲出,并得到大陆法系司法界的认可,笔者相信,这个裁判方法、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843.html -
了解详情
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同时,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民事诉讼风险提示书》规定: 当事人的有关权利义务,书面告知当事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规定:当事人在侵权诉讼中没有提出精神损害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07.html -
了解详情
与何种诉讼构造没有关系。 我国民事诉讼法尽管规定了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有责任提出证据。但另一方面,我国民事诉讼法并没有排斥法官独立提出证据的职权。法官 《民事诉讼法》,第447页,弘文堂1985. [14] 参见李浩:《民事举证责任研究》,第14、15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 [15] 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37.html -
了解详情
的同时,将一方当事人提交的证据副本 送达给对方当事人,从而使当事人能针对对方举证的情况有的放矢地准备反驳证据。海南省 高级法院制定的《民事诉讼庭前准备程序 事故损害、商品瑕疵损害、以及环境公害等案件,在适用一般 侵权行为规定来确定举证责任分配的同时,大都另以各种特殊具体情况的事实存在,作为解 释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42.html -
了解详情
由法官根据经验法则,伦理法则合乎情理地断定事实可能存在或不存在而免除当事人举证责任。 (一)、众所周知的事实 众所周知的事实一般是指诉讼发生时大多数人都 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 ⑥沈关生著《经济纠纷案件中的民事责任》,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年版。 ⑦刘晓丹著《证据法学》南海出版公司2001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501.html -
了解详情
,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这是关于环境污染损害原因或因果关系的司法推定规则。 众所周知,民事 的问题,甚至把我们通常理解为证明标准问题的优势证据和排除合理怀疑作为说服责任的规则进行论述。[22] 诚然,就教材内容体系的逻辑性而言,我们的章节设置可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499.html -
了解详情
汉译。[3]由于双重含义说当时刚刚提出还未形成世界性影响力,日本学者引入我国的举证责任仍只有行为内涵,并一直在我国处于独尊地位。[4]新中国之后的 》,台湾学林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4年版,第182页。 [53]实践中证明责任判决简单化做法的存在,使得这种想象并非毫无道理,值得我们格外关注和防范。参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34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