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公民照片,并定性为“扒手”,可以说是对公民人格的侵害。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以正义的名义任意践踏另一部分人的人格尊严。不可否认,小偷危害社会治安,侵害他人 立刻引发许多评论家的关注,且多为否定性意见,认为这种做法侵犯小偷的种种合法权利,然而,笔者纵观这些文章,对照有关法律条文,实在搞不懂,到底哪里侵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33.html -
了解详情
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一款规定“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交通事故人身损害无疑也是对人的生命权健康权的损害。根据逻辑推理,既然侵犯公民身体健康应予赔偿包括精神赔偿,那么交通事故同样损害人的身体、健康,因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640.html -
了解详情
超过了生命权。休漠列举的三条普遍正义法则都是财产权规范。 法国的《人和公民权利与义务宣言》(1795年)典型地体现了这种财产观:“维护财产权是整个社会 的人的期望不能拔高,但是我们总是忽视人的生物性事实。如果我们说,尊重人格是人文主义的,我们就必须承认尊重财产权也是人文主义的。虽然两者之间的重要性我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482.html -
了解详情
民法通则》是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渊源。该法不仅在第五条中确立了公民、法人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的基本原则,而且在第五章民事权利中专设一 的制度呢? 三、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几点构想 1、适用范围 自然人的人格权利受到侵害,可以适用精神损害赔偿。人格权包括具体人格权和抽象人格权或叫做一般人格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018.html -
了解详情
编)对(‘具体’或‘某些’)人格权的列举,不得被解释为否定或忽视人的其他人格权利”。包括上述两款的(一般)人格权的规定,一方面使民法保持了与宪法精神 废除,但关于“人格权”的民法规定却被纳粹于1935年9月15日制定的《帝国公民法》所侵入,民法上的人变成了国家社会主义中的“人民同志”,民法上的“人格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810.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没有实行严格意义上的公务分权与地方分权,各个行政机关或公共组织没有独立的人格或独立的法律地位,国家与它们之间的关系只是内部的协调、分工关系,通常不 是一个复杂的法律问题,就此,笔者赞同一个观点:“在现代法治国家里,法院是公民权利的救济者和公共权力的监督者,不能因为学位评定贴有‘学术’的标签就排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10.html -
了解详情
:?(一)诽谤罪的犯罪客体?传统刑法学理论认为,诽谤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和名誉”,或者说是“他人的人格权、名誉权”这些提法多年来少有异议,实际上很值得商榷 在理论上是根本错误的。死者在法律上不具有法律关系主体资格,随着公民死亡,权利能力即告终止,因而不可能享有名誉权。?对死者的名誉的保护,主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73.html -
了解详情
法人不应当承担责任。(4)同一罪责说[10].该理论将法人内部的形成法人组织人格特征的高层管理人员的行为和罪过,看作是该法人自身的行为和罪过。认为 秩序,应该是“社会必要秩序”,并摒弃“剩余秩序”,以秩序的最小化去换取公民自由权利的最大化,[25]唯其如此,才符合刑法公正的要求。与此相适应,保护“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69.html -
了解详情
是国家义务的一部分,即基于人权的内在制约性要求,国家应通过立法界定个人行使权利的边界来实践其保护性义务。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出于“守夜人”角色的理论, 、大字报”;再次,1982年宪法吸取了“文化大革命”中公民的人格尊严得不到尊重和保障的教训,在公民的基本权利中专门增加了一条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427.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社会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它必然导致人们无暇顾及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享受。一个第三世界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上谈到人权的整体性说道: 基本人权,确实有利于广大人民积极参与社会的改进,团结民心,实现社会主义,同时发扬人格的力量,发展每个人的潜能,提高民众的知识和道德水平,培养良好的品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97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