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法官扶弱抑强的功能会受到严格限制。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代表公共利益,当发现一方当事人因经济状况不济或其他客观原因可能使其合理的权利主张被忽视 监督监督者的悖论。检察机关的监督仅限于法官是否严格依照程序法行使职权,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是否得到应有保障,而不涉及实体问题决策,检察机关并没有高人一等的地位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7708.html -
了解详情
生、紧密勾连的两个概念,法释〔1998〕14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第11条就规定:案件的同一事实, 证据立法的理论立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汤维建.美国民事诉讼的真谛[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6]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营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731.html -
了解详情
第180条的关系是原则与例外的关系。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实施的《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第35条又强调了这原则与例外的 手段。 【作者简介】 邱星美,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注释】 [1]杨建华.民事诉讼事务问题研究[M].台北:三民书局有限公司,1981. [2][日]兼子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78.html -
了解详情
的法律后果。(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第3条。)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进一步把法院调查 说主张不论实体法还是程序法,都是整体法规范的组成部分,因此违反实体法的行为在诉讼上也应当为否定之评价。否则,一方面就违反实体法的行为加以处罚,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331.html -
了解详情
简易程序,或根据双方当事人的合意确定适用简易程序。也可考虑在立案环节将民事纠纷分流于法院体制之外,引导当事人通过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解决纠纷,如建立法院 转移给审前工作[20]。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和《证据规定》确定了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基本框架[21],其中有关交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921.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998年《关于在经济审判工作中严格执行〈民事诉讼法〉的若干规定》中, 制定专门规范来加以落实。 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 利用制度弹性而使审限制度形同虚设以外,还突出表现为: (1)违背司法规律。民事诉讼是司法权运行的过程,在司法活动中,司法权为实现对社会关系的有效均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919.html -
了解详情
【出处】《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年第9期 【摘要】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一条的规定,确立了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域外证据 内没有住所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或者其他人代理诉讼,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寄交或者托交的授权委托书,应当经所在国公证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809.html -
了解详情
职权主义及其超职权主义的憎恨,使得二者(实际上可合为一体)被认为已经成为我国民事诉讼实现向现代化转型的重要障碍。其之所以成为障碍,根本原因在于它存在的根本性 经济改革中,最高人民法院较早提出了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的口号,并积极推进经济审判工作。然而,在一些涉及重要社会问题的案件受理问题上,最高人民法院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41.html -
了解详情
新的证据的规则是证据规则中的必要组成部分。2002年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称《民诉证据规则》),比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 案的方式予以确定。考虑到我国司法审判和执行的实际情况以及当事人的司法观念和经济承受能力,在法律没有强制性或禁止性规定的情况下,应当在同一案件中由法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66.html -
了解详情
都是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倾向于程序上的事务。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注重交易的连续性,但到法院打官司会影响甚至打断这种连续性,因此 。但事实上,民事诉讼地域管辖中一个基本原则是原告就被告,即在一般的情况下,原告应当在被告的住所地起诉。因为作者选取的样本主要是经济合同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6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