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接访”、动用非公务员(例如联防队员)“执法”等等。 (二)软法律和“民间法”的关系是认识软法律的第二思维层面,我们也必须严格地和科学地将二者区分开来。 ,基本上有四个维度:法律与道德的有机结合所产生的回归中华法系运动;法律与政治的有机结合产生的以软法律为主要内化工具的法治塑造新型社会运动;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4.html -
了解详情
组信仰和价值,它们形成了一种可以用来满足此一个人或者群体利益的针对世界的特殊式样的解释。在此之外,我也在一种更加日常化 of Law (Clarendon Press,1983),pp.210-211. [16]我曾在其他地方详细讨论了传统上法律与道德的这种关系及其结果,详见笔者所著《寻求自然秩序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html -
了解详情
人大二次会议宪法修正案规定:“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可见,新中国的“法治”探求之路由来已久,根除“人治”而迎合“法治”并非追宠潮流,实为或必将为 。” [3] 张先生的制度经济学视野的法律与道德互动关系及秩序观,至少提供了这样的启示,我们完全有理由从法社会学的立场找到法律与道德的内在连接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1.html -
了解详情
,见范愉:从司法实践视角看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法制建设的关系,收入《比较法在中国》(2005年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简略版载《 但无法实施,最终不过是理想而已。事实上,目前我们尽管已有认识甚至呼吁,但实际上对于精神与道德的重建几乎束手无策。 [59]裴文睿(Randy Peerenboom):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0.html -
了解详情
与道德的联系,而且为这一联结点起了一个名称——自然法。他说:“它只是强调法律与道德的联系,认为法律的目的不仅在使人服从,也在帮他们成为有道德的人。” 种可能性或潜在的理性,而我们知道,人的理性或人的智力和知识,更多地是来自后天的实践;另一方面,他们也对理性与感性的关系认识上有着片面性,不懂得理性与感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6.html -
了解详情
吧?在这些情况中,显然不能根据一般人的预测来认定案件性质。从法律和道德的关系看,司法机关要司的是国家法律而不是道德,在天理、人情、国法中,司法者当然 万物则没有人,没有人则世界万物没有意义,人是世界万物的灵魂,万物是肉体,人与世界万物是灵与肉的关系,无世界万物,人这个灵魂就成为了魂不附体的幽灵;无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9593.html -
了解详情
法学概念和法学原理才能把握;而且,法律条文之间也并非毫无关系,而是一个包含有机联系的系统,凭借体系的力量,在有限的规定之间的关系中,可推演出许多虽未见诸 法律识别之实质标准中,必然包含能将法律与非法律的道德习俗或学说理论区分开来的内容。这种区分,并不一定要以法律与道德的截然分离为前提,而可以承认法律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7775.html -
了解详情
法学概念和法学原理才能把握;而且,法律条文之间也并非毫无关系,而是一个包含有机联系的系统,凭借体系的力量,在有限的规定之间的关系中,可推演出许多虽未见诸 法律识别之实质标准中,必然包含能将法律与非法律的道德习俗或学说理论区分开来的内容。这种区分,并不一定要以法律与道德的截然分离为前提,而可以承认法律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6672.html -
了解详情
会泛滥成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只有法律与道德的结合,才能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控制。 4、公法文化与私法文化结合 中国传统法律结构以刑法为主,法文化以公法文化 法律便属此类,在这种法文化里面,在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中,权利始终是主词,这种文化结构,指导人们建立以政治权利、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社会生活权利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5471.html -
了解详情
就没有私下的言论了。{5}177配偶是最为私隐和亲密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提供了对私隐的担保,除非能够证明有特定的情形解除了这种担保,但是在本案中并没有这样的 法效力的解释就变得苍白无力,实证主义坚持的法律与道德的分离也就站不住脚了。拉德布鲁赫在亲身经历了德国合法性的中断后,深刻地领悟到了这一点,实证主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45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