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调解未成之日起,恢复中止的诉讼程序。第二种结果,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达成的调解协议作成笔录,“发生与诉讼上和解同一的效力。”[5]这里又分为两种 签收时间,而影响了其对调解书生效时间的认定,一旦后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该调解协议,先签收一方的当事人在申请执行过程中对调解书的生效时间往往不能准确地提供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96.html -
了解详情
内在的平衡系统:保证在现有条件下不具备充足的诉讼竞技和事实调查资源的当事人进入到“依法裁判”的格局当中来之后,通过法官的能动作用让纠纷事实大致真实地得到 阶段,均赋予双方当事人自行和解的权利,并对这种庭内和解的程序-和解协议的提出、达成、法院对和解协议的确认及其固定-以及和解的法律效力予以明确,以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56.html -
了解详情
,且在掌握行政信息方面显然不够充足,往往难以和被告平等对话协商,据此签订的和解协议也未必能够充分保障原告的利益。“合意在大多数场合是在相互妥协的基础上 不予履行的话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除法定原因外,不得重复起诉。如果调解未达成协议,法院不得强行调解,应进入审判程序或继续审判程序。调解不成开始审判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74.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外进行的各种社会性调解,并不存在内在的联系和程序的衔接。比如说,人民调解委员会从事调解后,若达成了协议,则其履行完全依赖于当事人的自觉性,诉讼对之 强制和解;据此,只要多数债权人同意与债务人达成和解,则少数的债权人即便不同意和解,也要受这种和解的约束。这就是制度性的强制调解。 从理论上分析,强制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2110.html -
了解详情
), 指无清偿能力的债务人为避免遭受破产宣告或破产分配,经与债权人磋商谈判后达成协议,并经法院裁定许可,以求了结债权债务,改变困难处境。和解 判例中,德国法院认为,由于司法和解程序排除了债权人在和解协议所保证的清偿数额以外的充分求偿,因而只是外国的一种执行行为(act of execution),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563.html -
了解详情
不切实际的期望值等,非讼方式的运作有时效果欠佳。而一旦非讼方式失败,不得不进入诉讼程序,会使纠纷解决的成本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反而给当事人造成了更大的 ,对非讼方式解决纠纷后所达成的和解协议、调解书等处理结果的效力加以制度上的保证,通过公证、法院登记或审查等方式使其产生终局性效力和执行力,可以有效解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807.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压根就不相信,同时司法机关严肃认真地执行这一政策也存在诸多问题,存在严重的随意性和严重的思想不纯的情况, 协商,签订具体协议。进入起诉阶段后所签的协议,应征得被害人同意,并不得过多损害被害人权益。协议签订后,立即生效。 4.自白程序。在达成协议以后即启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308.html -
了解详情
),指无清偿能力的债务人为避免遭受破产宣告或破产分配,经与债权人磋商谈判后达成协议,并经法院裁定许可,以求了结债权债务,改变困难处境。和解 判例中,德国法院认为,由于司法和解程序排除了债权人在和解协议所保证的清偿数额以外的充分求偿,因而只是外国的一种执行行为(actofexecution),就其本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784.html -
了解详情
法庭辩论终结以前作出放弃或承认诉讼请求的行为。这是因为庭审程序结束之后即进入合议和判决程序。而合议和判决程序均属于职权主义的控制范围,不受当事人处分行为的影响。 同等的效力或执行力,也能够终止诉讼程序,但这都是以法院的介入为前提的。 第二,诉讼和解真正体现了处分权原则,当事人和解协议的达成也无需法院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175.html -
了解详情
基本理性与唯一目的的矫正刑体制应运而生【17】。进入恢复性司法程序后,则通过充分的沟通和调解,达成调解赔偿协议,使犯罪人真诚悔过,不愿再犯,并 追究加害人刑事责任的,法院可以作免予刑事处罚处理,或者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77条的规定,建议检察院撤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20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