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 条和第448条规定一方当事人对应该由他证明的事项,不能通过其他的证据方法得到完全的证明,或者未提出其他证据方法时,可以申请就应 曼. 苏维埃民事诉讼[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1985: 268. [4]何文燕, 刘波. 民事诉讼中的自认及其成立要件兼评民诉法修改建议稿(第三稿)及立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998.html -
了解详情
的纠问式审判方式。这种审判方式一个显著特点是以法官为主导,由其包揽调查取、通过法官的调查认定案件事实并作出裁判。 一、法官依职权调查取证存在的问题 。当事人提出请求应明确要求法院收集什么证据并详细说明不能收集的理由,在其提出申请的同时也应允许另一方当事人提出异议。同时对客观原因应作出明确规定。再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744.html -
了解详情
李二人。法院评议认为,陈某向法庭提供的证据为书证系不变证据,边某提供的证据系证人证言,属可变证据且陈某提出异议,虽然边某提供的证据在数量 分别举出相反证据且都无法否定对方证据的情况下由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供证据的证明力进行衡量,如果一方提供的证据的证明力明显大于另一方,则可以认为证明力较大的一方具有优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312.html -
了解详情
一般分为三个大的阶段:诉答程序(pleading)、证据开示程序(discover)和事实审理程序(trial)。诉答程序中,一方当事人提出主张,对方则针对 政治观念和国家观念更具有国家干预特征。因此,笔者认为,这是不同审理体制的观念差异因素。[26] 应当注意,大陆法系国家对交叉询问制度在体制上是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260.html -
了解详情
;法官释明【写作年份】2005年 【正文】 就民事诉讼而言,所谓诉讼请求,是指当事人一方通过法院向对方当事人提出的实体权利之请求,具体包括原告起诉时所提出的 一方当事人抱有个人之好恶,也即在审判案件的过程中不得对任何一方当事人有不恰当的感情。 [24]那么,依照《民诉证据规定》第35条,在所列特定情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965.html -
了解详情
全面规定,但是有关司法解释对自认规则有较详细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只有诉讼中的自认才会发生法律上的证据效力,因此,本文在此仅就诉讼中的自认进行 认制度。该解释第七十五条第一款规定: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和提出的诉讼请求,明确表示承认的,当事人无需举证。而在最高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337.html -
了解详情
对合法取得的书证、物证、视听资料、勘验笔录、鉴定结论,一方当事人提出异议但没有提出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的,应当确认其证明力。 4、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依职权制作的 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 5、物证、档案、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或者经过公证、登记的书证,其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 6、与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912.html -
了解详情
上的举证责任指当某一待证事实真伪不明时,决定由哪一方当事人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它侧重于对诉讼风险的分配。在两种分配形式中,第二种分配是核心,起 》未解决举证责任分配问题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三款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即谁主张,谁举证。一般认为,该规定确定了我国民事诉讼举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116.html -
了解详情
审理开始时法官对案情一无所知。审理前阶段中,当事人是否遵守这个阶段的诉讼法规则完全由当事人互相监督。法院只在一方当事人提出申请时才行动起来。〔2〕这种模式的 比如可实行庭前会议制度,即在庭审以前由法院召集双方当事人及代理人开会,对于双方行将在开庭时出示的证据在庭前会议上预先呈示、交换,以便双方对对方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299.html -
了解详情
,采取各种强制手段,完成执行工作;案件需要赴外地调取某一关键证据材料,法官通知一方当事人同行前往,旅行期间的一切食、宿、行甚至于了费用均由随行当事人支付 真实的判决上面。法院在诉讼中为了查清案情,不受当事人任何制约和限制,法官不仅不受当事人提出的事实和证据的限制,而且当事人在诉讼中变为从属于法官的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09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