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杀人的故意。被告人姚树新的辩护人的辩护意见是,该起案件应该认定姚树新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致死)罪。根据庭审中对上述证据的质证情况,本院认为,公诉机关指控 伤害行为与伤害结果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徐会忠与其他三人之间也有共同伤害的故意,故其应当承担故意伤害罪的刑事责任,徐会忠只能承担轻伤的刑事责任的 ...
//www.110.com/panli/panli_12921.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结果加重犯,对于肇事逃逸案件,虽然理论上有成立交通肇事罪的基本犯(包括第二档次法定刑)、因逃逸致死、故意杀人罪三种路径,但由于因 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33]河南省南阳市人民法院(1994)南刑初字第264号宋福祥故意杀人案刑事判决书、河南省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9301.html -
了解详情
的责任,而可能不作为犯罪处罚,而后案中当甲出于伤害的故意时,乙却要承担故意伤害(致死)罪的刑事责任,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处罚,结局就是 二人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共同正犯。而我们讨论的上述案件中,根据部分犯罪共同说,肯定的只是甲与乙在故意伤害(致死)限度内成立共同正犯,因而根据共同正犯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970.html -
了解详情
之规定,实践中检察机关只是对少数明显的非正常死亡(通常是自杀、事故致死、明显的故意伤害致死)进行鉴定和调查。对因病死亡和死亡原因不明的事件,不作 有时还会涉及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但查办被监管人死亡事件中可能涉及的渎职案件一大三难特点,造成检察实践中很多案件被人为地降格处理;有些虽然追究刑事责任,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336.html -
了解详情
结论,明确宣示了极端从属性说的立场,这在很大程度上代表我国司法实务处理此类案件的基本方向。 2.极端从属性说的缺陷分析 本文以为,“极端从属性说”因存有如下诸 构成共同正犯。在此前提下,依照各自的责任故意内容的不同,分别追究故意杀人罪(既遂)和故意伤害(致死)罪的刑事责任。这样个人责任原则便在共犯论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4030.html -
了解详情
未遂犯的规定;抢劫致人死亡而未取得财物的,成立抢劫致人死亡的未遂与故意伤害致死的想象竞合犯;只要抢劫共犯人对于死伤结果具有预见可能性,一般难逃抢劫致 结论可能导致罪刑失衡。此外,2005年6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两抢解释》)第十条指出,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7857.html -
了解详情
致死)罪的法定刑相同(只是刑种的排列顺序不同),将甲的行为认定为故意伤害(致死)罪也能实现罪刑相适应。但应当肯定的是,从犯罪的性质来说 《法学研究》2005年第1期。 [33]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11月10日《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959.html -
了解详情
致死)罪的法定刑相同(只是刑种的排列顺序不同),将甲的行为认定为故意伤害(致死)罪也能实现罪刑相适应。但应当肯定的是,从犯罪的性质来说 《法学研究》2005年第1期。 (33)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11月10日《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934.html -
了解详情
无准备,在精神亢奋之时,随意殴打他人,很少顾及行为后果,而故意伤害致死,行为人对伤害结果出于故意,而对死亡结果则是过失的心理态度,即属于复杂罪过的情况 他人重伤、死亡的,依法单独按照转化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承担刑事责任。第三,在多人参与的一对一或分散的聚众犯罪案件中,如果加害人的行为始终针对各自固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76.html -
了解详情
无准备,在精神亢奋之时,随意殴打他人,很少顾及行为后果,而故意伤害致死,行为人对伤害结果出于故意,而对死亡结果则是过失的心理态度,即属于复杂罪过的情况 他人重伤、死亡的,依法单独按照转化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承担刑事责任。第三,在多人参与的一对一或分散的聚众犯罪案件中,如果加害人的行为始终针对各自固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4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