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犯罪,都包括一个考验期,并且被适用人如果在考验期内表现良好都不再被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两者还是存在着根本的不同:暂缓判决是指只先确定罪名而不同时确定 到法律的威慑和犯罪的代价,因此也不宜适用暂缓判决。对于有前科的未成年被告人是否可以适用暂缓判决存在较大的争议,例如,我国学者陈建明认为一般不能作为暂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206.html -
了解详情
这种因素只与行为人有关,而与具体的犯罪行为无关,换言之,无刑事责任能力人或限制责任能力人几乎可以实施刑法分则中的任何犯罪,特意考量这种因素没有意义。如前所述,日本 的身份,对其不追究刑事责任而已。 典型的责任阻却身份是刑法中的本犯。几乎任何国家都不会认为,盗窃、杀人者等本犯实施犯罪后逃匿、毁灭自己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069.html -
了解详情
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在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时候,可以提起自诉。 第一类告诉才处理,是指 的制度。在保留自诉的国家,原则上将自诉案件的范围限制在情节比较轻微和侵犯的直接客体为公民个人权益方面的犯罪。②在我国修改刑诉法时对是否增加此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189.html -
了解详情
并通知申请人。不予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60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未经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擅自设立征信机构或经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278.html -
了解详情
肢体残疾、智力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犯罪后刑事责任是否可以或者应当减免的问题,却没有涉及。 本文从刑事实证学的角度出发,关于对刑罚个别化的研究 对该类团伙犯罪的每一个成员应当逐一查实其作用、地位、行为,依法严厉追究刑事责任,不轻易姑息犯罪。 第二,采取欲擒故纵等侦查手段,跟踪追查团伙犯罪的组织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053.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第三种观点认为毒品犯罪是违反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法规,并同样可以成为犯罪嫌疑人行为是否具有刑事犯罪违法性的依据,其局限在于,毒品犯罪是违反了《刑法》及 第347条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但事实上,毒品数量极少的通常不会被立案,而是被作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036.html -
了解详情
,检察机关就要对其进行起诉,请求法院追究其刑事责任。因此,暂缓起诉本质上是检察机关依法享有的视犯罪嫌疑人的现实表现而决定是否起诉的自由裁量权。 暂缓起诉起源于 规定:“根据犯人的性格、年龄、境遇、犯罪的情节及犯罪后的状况,认为没有追究刑事责任之必要时,可以不提起公诉”(第279条),日本的起诉犹豫正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60.html -
了解详情
而且影响公司法在经济生活中作用的发挥。第二,公司法中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只是一种指示性条款,其法定性的最终确定还是要回到刑法典中 是否真正了解我们打算引进的制度,是否能够确信两者之间存在某种合理联系?该项制度是否可以脱离根植其中的社会环境而被单独移植?我们是运用该项制度的原理解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374.html -
了解详情
法定性要求事先以成文的实体法律形式规定是犯罪,以及如何追究刑事责任。从正面来说,法定性包括犯罪的法定性和刑事责任的法定性;罪刑法定原则的明确性要求刑法对 观念,即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具有法律要求的特定身份的人员利用职务或职务所形成的便利条件实施不具有特定身份的人员同样可以实施的犯罪,不论立法上是否将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978.html -
了解详情
危害性大于挪用公款归单位使用的危害性这一断言可以成立,也不能由此就推断后一种危害性就一定未达到构成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程度,或许认为挪用公款归单位使用所 案件越来越少;二是要查明是否以个人名义很困难。正因为如此,检察机关办理的一大批挪用公款案件将被撤案或宣告无罪,给反腐败工作和社会稳定带来一些消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6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