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的目的及作用,进一步强调自愿原则。 应当认识到,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通过行使起诉权而启动诉讼程序,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和自身 监督机制。 对调解书的不可上诉似乎无可非议,那么再审尤其是在上级法院启动的再审程序对防范不法主义就显得特别重要。而现行法律对申请再审条件的苟刻限制显然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422.html -
了解详情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对外贸易仲裁委员会在北京按照《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对外贸易仲裁委员会暂行程序规则》仲裁。仲裁委员会的决定是终局的,对双方均有约束力。如果仲裁 是针对法院提出约束性要求,即要求法院拒绝受理或中止诉讼程序以支持仲裁协议的执行,而《民事诉讼法》中的上述规定却是针对当事人提出约束性要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089.html -
了解详情
重要。 理论和实务界研究调解制度的文章不胜枚举,但专门研究有关人民调解制度与民事诉讼相互衔接的文章寥寥可数。笔者在总结自己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此发表自己 (三)树立人民调解的公信力 人民调解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是诉讼程序之外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公民法制观念和道德水平、推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554.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制度不但有其上述可行性基础,而且也是诉讼运用价值的必然要求。 首先是诉讼程序效益原则的要求。行政、民事争议交织案件中,当事人在身份上有重叠, 基本问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③王贵松主编:《行政与民事争议交织的难题――焦作房产纠纷案的反思与展开》,法律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967.html -
了解详情
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举证时限制度的理论基础 (一)程序安定理论。所谓程序安定,是指民事诉讼的运作应依法定的时间先后和空间结构展开并作出终局决定 的跨度,必须考虑以中间的过渡性步骤来支撑。任何试图一步到位的做法都可能导致原来程序的紊乱,而只有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举证时限制度才能真正随着立法的完善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197.html -
了解详情
与行政争议关联在一起的情况下,就更需要借助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程序有机的糅合来解决这些纠纷。在民事诉讼中,有条件地处理和解决行政附属问题既是应对 中,具体行政行为作为当事人支持自己主张或抗辩理由的依据,处于证据地位。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514.html -
了解详情
裁判的权利。因此,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公法性质。双方当事人作为诉讼主体共同居于国家权力的下位,通过代表国家权力的法院发生联系,故而当事人之间的 诉讼中没有出现争议性裁判,则诉讼状况绝不可能成为后续程序中的重要的间接证据。 三、德国新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的意义和启示 (一)理论突破与创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394.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选择权,是指纠纷当事人所享有的选择与处理纠纷相关程序的权利。⑤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享有的程序选择权,首先是选择解决纠纷方式的权利。国家为解决民事 对法官的判断产生影响。⑥调解人不得把相关信息泄露给其他人的原因则在于不幸卷入民事纠纷的当事人一般都不希望把自己的私事公之于众,以避免给其生产经营活动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370.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使用。 因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法律还无法对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取证程序和方法作出正面的规定,一般只要不违反取证所列明的非法情形就推定 。 (二)电子证据证明力的审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4条规定:审判人员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核证据,依据法律的规定,遵循法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004.html -
了解详情
条,廖廖数语。而且两部基本法中均没有提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立法原则,法律性质,也没有规定相应程序规则,在突破成文法局限性时无法可依。实践中,也 而使其遭受物质损失,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就是说对此种情况,犯罪分子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是追缴或退赔。这种规定弊端有四:一是无法执行,追缴、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11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