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结语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突破了传统合同法违约承担民事责任的观念,弥补了合同法和侵权行为法调整范围存在前契约义务的漏洞,对于有效和全面保护缔约人的合法利益,保障交易 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10]催建远:《新合同法原理与案例释解》,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11]施天涛:《合同法释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453.html -
了解详情
损害后果。由于这种减值损失已经实际发生,客观存在,具有损害的法律特性,因而其属于侵权行为法上的损害。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损坏国家的、集体 方出售车辆的充分理由,只要受损方不出售车辆就无所谓减值损失。回到所讨论的案例,由于在修复中更换了新的零部件,受损方甚至还由此获取了些微的溢价利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5945.html -
了解详情
后向陕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赔偿医疗费等各种损失计5486.3元。 [案情分析] 律师分析:本案由于原告本身患有疾病,原被告双方之间仅仅发生了争吵(无致害行为)而 原告患病,结果判令被告承担一定民事责任。此类案例并不多见。 这是运用侵权行为法中因果关系理论而处理的案例。原告出现的晕厥,其本身的疾病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0114.html -
了解详情
与担保法司法解释规定的恶意抵押属于可被撤销的行为相抵触因而无效。上述分析表明,我国恶意抵押的法律渊源呈现多层次的构造,既有法律如《担保法》、 与第三人构成共同侵害债权的责任,而是债务不履行责任。详见王泽鉴:《侵权行为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94页。 [18]1962年台上字第3528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113.html -
了解详情
);一是合同诈骗罪(刑法第224条)。最终结果尚未见分晓。如是之案例在加入WTO后层出不穷当在意料之中。 我以为,WTO对刑事法治的影响主要在三 刑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94~304页。 [14] 王泽鉴:《侵权行为法》(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7~88页。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219.html -
了解详情
了笔者的意见。关键词:法人法人人格精神损害精神损害赔偿前言精神损害赔偿一直是近年来侵权行为法中的热点问题。但主要是探讨自然人精神损害赔偿,而对法人精神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以金钱计算,有损人格尊严,是人格商品化的表现。但随着实际案例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支持以金钱为主要方式对法人精神损害赔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92.html -
了解详情
,台湾学者认为,此种规定虽系及于侵权行为法之法理,却使广告在缔约后实质上成为契约内容的一部。而台湾地区近年的一个案例则明确表态要约邀请的内容可以进入 解释,在本案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二审法院据此支持了鹏伟公司的诉讼请求。 上述分析说明,要约邀请并非毫无法律约束力的空洞之物,也并非只起理解要约这个概念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6578.html -
了解详情
在这样的背景下,王泽鉴先生才会说,英美法的精髓在于契约法和侵权行为法。{2} 当然,近代以来的契约法理论可以划分为古典契约法理论、新古典契约 进行争论,而是直接把矛头指向了契约概念本身,主张将契约置于整个社会背景中予以分析,从而独树一帜地把超出合意之外的各种纷繁复杂的“关系”引入到了契约中。{22}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1324.html -
了解详情
权益不当得利,其目的在于保护权益归属;支出费用偿还不当得利及求偿不当得利。依上述分析,结合本案的实际情况,本案涉及的应为给付不当得利类型,其请求权的成立要件为 牵连关系,仍得认为两者有因果关系。而相当因果关系则系侵权行为法上的概念,其旨在认定加害人对其侵权行为所生之损害,应否负损害赔偿,以合理分配危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4241.html -
了解详情
权益不当得利,其目的在于保护权益归属;支出费用偿还不当得利及求偿不当得利。依上述分析,结合本案的实际情况,本案涉及的应为给付不当得利类型,其请求权的成立要件为 牵连关系,仍得认为两者有因果关系。而相当因果关系则系侵权行为法上的概念,其旨在认定加害人对其侵权行为所生之损害,应否负损害赔偿,以合理分配危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038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