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立法原意”。“立法原意”的寻求,历来就存在主观主义解释学和客观主义解释学的纷争。在刑事法治国时代,客观主义解释学成为主流学说。在笔者看来,若对有关文本做比较分析 并出现被绑架人死亡结果的,才能判处死刑,那么,是否意味着绑架中故意伤害(不包括致死)或者杀害被绑架人未遂的行为都排除死刑的适用?例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22.html -
了解详情
处理结论可能导致罪刑失衡。此外,2005年6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两抢解释》)第10条指出:刑法第二 ,以及抢劫伤人而发生死亡结果时,成立抢劫罪的既遂或者未遂(未取得财物)与故意伤害致死的想象竞合犯,从一重处罚。如此,便不会出现罪刑不相适应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5809.html -
了解详情
的构成要件,应以故意伤害(致死)罪定罪量刑。笔者赞成第三种意见,即被告人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应以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情节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理由如下: 这种危害结果。这种情况下,先行行为与最终危害结果之间即表现为偶然因果关系。任何刑事案件的因果关系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此,在审查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1422.html -
了解详情
,但是根据1999年10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维护农村稳定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间接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虽然都造成了死亡结果,但行为人故意 包括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所以,司法实践中,很多案件的公诉人与辩护律师之间的纠纷点就在于故意伤害致死和故意杀人。 (二)我国立法中的结果加重犯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5097.html -
了解详情
,但是根据1999年10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维护农村稳定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间接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虽然都造成了死亡结果,但行为人故意 包括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所以,司法实践中,很多案件的公诉人与辩护律师之间的纠纷点就在于故意伤害致死和故意杀人。 (二)我国立法中的结果加重犯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5082.html -
了解详情
他人财物的手段。[1]最高人民法院2005年6月8日颁布的《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指出:寻衅滋事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犯罪、行为人实施 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应从一重处断,甚至可以适用故意伤害致死的法定刑。 (三)与诈骗罪之间的竞合 刑法除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的普通诈骗罪之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166.html -
了解详情
、充分的死刑案件的定罪和量刑标准。辩护人认为,一审判决依据的证据疑点重重,证据之间不能相互印证,关键证据缺乏,认定苏顺平犯故意伤害致死罪证据不足 。 (二)最高人民法院的其他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的《全国维护农村稳定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规定:对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手段特别残忍,情节特别恶劣的才可以判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654.html -
了解详情
的经过;3.有法医检验鉴定结论;4.有被损财物估价鉴定;5.有耒阳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鉴定书;该鉴定详细记载了被害人梁育元死亡的原因;6.有现场勘查笔录、 不能成立,本院不予采纳。被告人梁新国与其辩护人辩称,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故意伤害(致死)罪。经查:1.被告人梁新国事先就有思想准备,作案时随身携带杀 ...
//www.110.com/panli/panli_14839.html -
了解详情
、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⑽严格了死刑适用的 在适当时机也应先行废止其死刑。这类犯罪如强奸过失致死、抢劫过失致死,故意伤害致死,绑架过失致死等等。考虑到行为人对于被害人死亡之结果完全是一种过失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7008.html -
了解详情
成立犯罪,但完全可能成立不同罪名的犯罪。在例4中,甲成立故意杀人罪,乙成立故意伤害(致死)罪;在例6中,甲、乙成立抢劫罪,丙成立敲诈勒索罪 书,第165页以下。 ⑻参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985年《关于当前办理经济犯罪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试行)》。 ⑼[日]佐伯仁志:《教唆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880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