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通过伪造证据骗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中规定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通过伪造证据骗取人民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 。而采用区别对待说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并能准确地判断具体个罪的既遂与未遂。职务侵占罪与其他侵财性犯罪一样, 作为结果犯存在未遂已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35.html -
了解详情
对危害结果的理解 要正确理解本条规定中的危害社会的结果,不能不先考查和分析我国刑法理论上关于危害结果的各种观点。 关于何谓危害结果,目前刑法理论界观点林立 要件,它只是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一种联系(关于此问题参见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12213页),但由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86.html -
了解详情
也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拟以近几年我国实践中出现的典型案例为背景,对上述问题做出具体分析,期望通过我们的研究能够为相关的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依据。 一 。金某、汤某虽非盛大公司职工,但他俩与王某勾结作案,属于共同犯罪。据此法院最终按职务侵占罪分别判处王某等三人有期徒刑5年、3年和2年6个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640.html -
了解详情
是受贿犯罪中的重要问题。目前,关于受贿罪的既遂标准尚存争议,本文拟从对犯罪未遂的判断标准以及对受贿罪侵犯客体的分析论证出发,分析受贿犯罪的既遂条件 的行为客体是财物[2],也有观点认为,受贿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和公私财产的所有权[3]。笔者认为,以上的观点都混淆了受贿罪客体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622.html -
了解详情
是否受损,是从第三人的角度,进行客观的事实判断;而犯罪是否既遂,是从行为人的角度分析问题,考虑其行为是否造成法定结果。法益受损和法定结果发生 。 [4]用这种学说来解释斡旋受贿行为尤其显得合理,斡旋受贿者没有现实的职权,职务行为的不可收买性没有受到侵害,但是收受贿赂的行为破坏了公众的一般信赖感。 [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182.html -
了解详情
和法律理论进行分析和论述。文章对于本罪相关适法问题也阐明观点。俗话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从世界刑事立法来看,不少国家都将挪用公款的行为规定为犯罪,但具体 。立法上之所以如此规定,是缘于这样一种考虑:既然身为国家工作人员,自然负有维护职务廉洁性的更高义务,因而无论其挪用的本单位资金性质如何,均应对其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418.html -
了解详情
是否受损,是从第三人的角度,进行客观的事实判断;而犯罪是否既遂,是从行为人的角度分析问题,考虑其行为是否造成法定结果。法益受损和法定结果发生 。 [4]用这种学说来解释斡旋受贿行为尤其显得合理,斡旋受贿者没有现实的职权,职务行为的不可收买性没有受到侵害,但是收受贿赂的行为破坏了公众的一般信赖感。 [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448.html -
了解详情
机关的重视。“,2003-05-1800:00:00,679,5,“刑事诉讼再审理由之理性分析”,1,“谭淼韩阳”,“法院裁判一旦生效,就具有了既判力。如果无视 、陪审员,在与案件有关的问题上犯有应处罚的违反其职务义务的罪行;4、被宣告无罪人在法庭上、法庭外作了值得相信的犯罪行为的自白。由此可见,德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695.html -
了解详情
第二,它与相关的解释的内容不协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经济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规定,“刑法第三十条规定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是我国宪法规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给私营企业使用视为挪用公款给个人使用,构成挪用公款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884.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第15条中的“预见”一词对照起来,才能够准确理解。从语义学的角度分析,所谓“明知”,即明明知道[③].所谓“预见”,即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预先料到将来[④].两者 ,它只是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一种联系(关于此问题参见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12—213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6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