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由于指控机关承担证明犯罪的全部责任,而且要达到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标准,[3]如果哪一个事实没有查明其真相都可能导致放纵犯罪或冤枉好人,对待案件 排除在刑事诉讼免证事实范围之外,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六条也规定了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然而当我们在审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99.html -
了解详情
,在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中确立了无罪推定原则,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但同时应看到,在刑事法规范中体现罪刑法定原则与无罪推定原则都是不彻底的。 、被告人沉默权,法律并明确规定犯罪嫌疑人有如实回答侦查人员讯问的义务,在侦查、起诉、审判各阶段均有关于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程序设置,因此很难说在中国刑事诉讼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99.html -
了解详情
恩,严也不是要无限加重,而是要严格依刑法、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刑事法律,根据具体的案件情况来惩罚犯罪,做到宽严相济、罚当其罪。简而言之就是适度宽容轻处小恶以 ,应大力进行刑事诉讼制度与方式的改革。首先,对罪轻、悔罪表现好、明显可判缓刑或免刑的应作不起诉处理,可以通过严格规范不起诉的条件与标准以确保案件质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91.html -
了解详情
(不)起诉主义为原则、便宜主义为例外(刑事诉讼法第141条法定起诉主义;第142条法定不起诉主义和起诉便宜主义),可能倾向于一种行政性的上命下从。但 ,有延长羁押期限的倾向,现实中检察院公诉部门常常埋怨侦查监督部门在对起诉标准的证据要求上把关不严,导致退回补充侦查的多;出于对责任承担上的考虑,检察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770.html -
了解详情
、被告人在同一个诉讼过程中从侦查、审查起诉到审理阶段,累计可能被取保候审长达36个月,这显然违背了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违反了程序法定原则。 2、 立法本意。这种司法解释立法现象违背了现代法制国家遵循的程序法定原则,不利于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人权保障功能的实现。 解决司法立法现象的必由之路在于确立程序法定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937.html -
了解详情
还有一定差距,也还有许多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的地方。 一、存在问题 1.程序把握不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八条规定,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同刑事案件 甚至从卷宗副卷的审理报告和合议庭笔录都无从得知判决确定的数额的构成和计算标准。在38件判决赔偿的案件中,明确列明赔偿数额构成的只有12件(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03.html -
了解详情
并充分保障律师的调查取证权 刑事诉讼法第96条虽然将律师介入刑事诉讼的时间提前到了侦查阶段,但此时的律师既不是辩护人也不是诉讼代理人,只是为犯罪 赋予律师侦查阶段辩护人的法律地位并充分保证其调查取证权至关重要。除此之外,在审查起诉及审判阶段也应当取消对律师调查取证的限制。建议取消我国现行法律中关于律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065.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如果法院要证明的事项未能达到法定的程度和标准,法院又要承担什么贩诉后果呢?是真伪不明时,不能给被告人定罪的后果吗?显然,按照认识论 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在起诉阶段,检察机关应当承担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的责任。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41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049.html -
了解详情
和完善援助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犯罪嫌疑人在公安司法机关侦查、审查起诉阶段,可以自行委托律师法律咨询,但对盲、聋、哑等残疾人和未成年人,我认为 义务有选择的放在少数律师身上,这样也是不公平的。 4、刑事诉讼中,应由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指定辩护律师。刑事诉讼法中只规定由法院指定辩护,并未明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99.html -
了解详情
。这种协商可在执法人员能看得见但听不见的范围内进行。《囚犯待遇最低限度标准规则》第93条规定,警察或监所官员对于囚犯和律师间的会谈,可用目光监视, 的权利,但享有通信权的时间是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第三,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会见通信权不包含辩护律师与被追诉人交换文件和物品的权利。我国《律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7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