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包括实体法事实与程序法事实,但案件性质不同,具体的证明对象又有所区别。就作为民事诉讼主要证明对象的实体法事实来说,学理上也有不同理解,通说为法律要件 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事实真伪不明的风险,在双方当事人之间进行分配,使原告、被告各自负担一些事实真伪不明的风险。证明对象解决的是案件中哪些事实需要运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007.html -
了解详情
的有关规定和司法实践的有益探索为建立行政、民事诉讼并案审理制度提供了法律基础。《行政诉讼法》没有就并案审理制度作出规定,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 。诉讼过程中,当事人放弃权利或改变行政行为,对案件实体形成共识的,可以制作调解书或其他法律文书,原告请求撤诉的,可以一并作出处理。案件审理时限应按照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582.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中的被告应有权获得相应的司法救济,故此,即决判决的申请人除了原告,也应包括被告及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3.即决判决的申请时间。从原告起诉之时 都存在着对案件事实没有争议或一方当事人毫无胜诉可能的情况,因此,即决判决制度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一审、二审、再审中均可适用。即决判决是以简易程序作出判决的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180.html -
了解详情
的诉讼对抗越有利于法官作出不偏不倚的裁判。实践中要求当事人都具备这种能力根本不现实,这就需要法律专家的帮助。 民事诉讼的本质规律强烈需求法律专家辅助当事人完成诉讼行为 或应另一方申请,通知该当事人在指定期间内委托律师,如原告、上诉人不在指定的期间内委托律师,则视情况驳回对被告的起诉或上诉不得继续。被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056.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的要求。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一般而言,原告就其主要的诉讼请求承担证明责任,而被告对积极抗辩 当事人坦白从宽,没有权力强制当事人自证其责,没有依据对该种沉默行为予以制裁。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陈述,应当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877.html -
了解详情
大程度上避免了被告是否要自证清白的尴尬。而民事原告一般索赔要求不高,也愿意为取得赔偿作出某些让步,从而降低了争诉的激烈程度。这使得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的 ,诉讼成本应给予更多的注意。以效率和经济见长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此基础上应当是最具合理性的。 就我国目前状况而言,照搬英美法系国家的做法,完全取消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311.html -
了解详情
它是法官审查判断证据并依法作出裁判的关键环节,它还是现代证据法的核心精神。民事诉讼证据规则是排除性规则,由于受追求实体结果公平的法律文化传统、立法模式等 :关于被告人的品格、被害人的品格以及证人的品格在特定情形下可作为例外。如就被告品格而言,由被告人提供的证明其有关品格特征的证据,或者由起诉方提供反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662.html -
了解详情
,公益组织的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再次,公益组织作为行政公益诉讼原告有利于减少当事人过多以及公民滥诉等现象,从而减少了司法资源的浪费和 第6款规定:检察机关代表国家公益参与有关社会和劳动人民利益有关之重要民事案件及行政诉讼。[4] 从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我国存在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852.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的《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原告可以放弃或者变更诉讼请求,被告可以承认或反驳诉讼请求,……”。这是《民事诉讼法》对诉讼请求的自认(即认诺)首次作出的 对于对方主张的不利于己之事实而为自认时,对方因而也就免除了对该主张所负的举证责任。基于民事诉讼的私权性质,当事人有权对他方提出的于己不利的事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31.html -
了解详情
无可争议的事实。在世界范围内,进入90年代以来,美国就已经开始着手进行民事司法改革。英国在世界各国纷纷修改民事诉讼制度的潮流中,也不甘寂寞,在原来的改革基础上, 的提问,最多不超过25个问题。当事人为二人以上时,比如有两名被告,对每个被告都可以提出25个问题。对书面讯问必须在30日以内予答复。如同庭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