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违反自愿原则的证据具有不可采集性 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对调解违反自愿原则负有举证义务,而举证难是当事人无法获得救济的直接原因。 (1)证据不可采集的 其权利和利益的放弃就不存在民事调解成功的可能。有人甚至认为调解就是让有理的一方当事人放弃某些权利,作出让步。任何人都是其自身利益的最好的衡量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569.html -
了解详情
的、全面的调查。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的规定,法庭调查按下列顺序进行: ① 当事人陈述; ②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 结论并公开宣布。 评议宣判阶段的工作主要是: ①合议庭评议。法庭调查结束,进行调解没有达成协议的,合议庭成员退庭进行评议。合议庭评议案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339.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或法院)给予司法救济的请求权,体现了公民(或当事人)与国家(或法院)之间存在着公法上且为宪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目前,民事司法救济权的宪法化主要体现在 合理根据。比如,对婚姻纠纷、亲权纠纷等人事纠纷,以调解为诉讼审判的必经程序;其正当根据在于调解能够不伤和气地解决纠纷,能够维护纠纷主体之间的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601.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法上的调解与民事诉讼法上的调解在实质上是一样的,都具有诉讼法和实体法上的行为的双重属性。行政诉讼中采用调解是当事人以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为处分 目的,及时解决纠纷和矛盾是行政相对人的需要。 (三)实践表明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已成为我国的现实必要。 我国的行政管理和司法审判工作长期以来过于刚性,行政诉讼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390.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不适用调解。其理由是诉讼调解是建立在当事人对权利的自由处分的基础上的,而行政权对行政主体而言,既是一种权力,也是一种义务(职责),即行政主体对 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我们先前在理论上的欠缺,在立法方面的空白。而在我国民事诉讼中,司法调解历来受到理论和立法的重视,在司法上积累了不少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212.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不适用调解。其理由是诉讼调解是建立在当事人对权利的自由处分的基础上的,而行政权对行政主体而言,既是一种权力,也是一种义务(职责),即行政主体对 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我们先前在理论上的欠缺,在立法方面的空白。而在我国民事诉讼中,司法调解历来受到理论和立法的重视,在司法上积累了不少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744.html -
了解详情
一般调解遵循是否有理,是否有利,少强调权利义务,多谈伦理人情,而法律为纳入司法程序的调解提供了规范性契机,给当事人提供了平等对话的机会,其社会效果 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中国的衡平法。 因此,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对我国的民事调解制度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完善,对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544.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调解由于有被害人和被告人的直接参与,并有对自己主张处分的权利,被害人更容易恢复物质和精神的损害,被告人通过向被害人直接认罪悔过,赔偿损失,获得谅解, 附带民事判决书。(二)效力衔接。(1)当事人持已经生效的人民调解协议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的,只要符合民事诉讼法第十七章规定的条件,人民法院应当支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012.html -
了解详情
利益息息相关,有一定的调解基础。如婚姻家庭纠纷和继承纠纷案件,这类案件当事人之间存在着特殊的身份或血缘关系,争议的内容不仅仅是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而且还 从立法意图来讲,立法者很明显把《德国民事诉讼法施行法》第15a条所管辖的三类民事争议作为小案件对待,它们成了民事调解的试验品。其中,把小额争议划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398.html -
了解详情
方法进行裁判,实现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统一。 三是在办案效果上,应该做到民事纠纷的实质性解决。在办案过程中,法官应克服片面追求结案率,进行机械式程序操作的 当事人诉讼风险、诉讼权利义务以及诉讼程序,使当事人的司法行为能够理性进行,避免不离要的损失;立案阶段也可以进行第一步调解,因为基层法院所面对的很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73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