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个民族中,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的地方分离分子或民族分裂分子。尽管首要分子有时并不直接参与实施具体的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犯罪活动,但他们或者是犯意的制造者, 或者放任。对结果犯而言,我们可以从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态度上判断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但对于那些非结果犯如行为犯、举动犯而言,则不能也无法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56.html -
了解详情
教唆犯是教唆他人犯罪的人。两个成立要件是:主观方面必须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客观方面必须有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 「关 键 词」教唆犯/犯罪构成/成立要件 分析一下教唆犯的两个成立要件: 1.主观方面必须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具体内容可以从意识因素与意志因素两个方面来分析。 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803.html -
了解详情
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如果有单位实施了该罪规定的行为,也只能对单位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追究其刑事责任。 就自然人而言,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应构成本罪。对此,有几个问题值得研究。 第一,故意是仅限于直接故意还是亦包括间接故意?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意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869.html -
了解详情
异议,但具体的理解主要涉及两个问题还有不同看法,一是故意是仅限于直接故意,还是也包括间接故意;二是第2款规定的行为是否可以过失(疏忽大意) 1 我国商业秘密保护取得的成就 1987 年实施的技术合同法是我国有关商业秘密的第一部直接的法律,规定了技术秘密的合同债权;1991年施行的民事诉讼法第一次出现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232.html -
了解详情
,尽管危害行为引起的结果可能多种多样,只有那些具有刑法意义和价值、能够对定罪量刑产生直接影响的结果,才可能成为刑法上的危害结果。(26)因此,刑法第20条第1款 本身就包含着造成他人伤亡的必然性,行为人对该结果虽说不是决然出于直接故意,但出于间接故意完全可能。有据于此,德、日;刑法对不同情形的交通肇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19.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如此,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相结合,必然得出该类犯罪 的罪过形式既可以是间接故意,又可以是轻信过失的结论。然而对于这一结论,教授是 绝不可能接受的 有着本 质的区别。前两者的共同特征有二:一是行为人原本就具有实施某种犯罪的直接故意, 即使没有发生超过其预想的更严重危害结果,其行为仍然构成故意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95.html -
了解详情
两层含义:首先,醉酒驾车在一般情况下,虽然属于故意犯罪之危害公共安全罪,但系间接故意,较之于直接故意,主观恶性较轻;其次,醉酒状态下行为人的辨认 的,针对醉酒驾车类罪案的指导性文件,不能不对具体的醉酒驾车案件的量刑产生直接影响,将基本上不考虑适用死刑(包括死缓)。如果行为人具有报警、救护伤员、支付费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56.html -
了解详情
的代理人身份,而是以自己的名义为民事行为,该行为的后果仍应由被代理人直接承担[rsj1] [rsj2] 。无论是何种代理,代理行为的结果都是由被代理人承担,而代理人对 结果持无所谓的态度。同一犯罪中是可能有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同时存在的。因此,笔者认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可共同构成雇佣犯罪,但雇主或受雇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128.html -
了解详情
属于刑罚扩张事由。质言之,刑法分则规定的只是直接杀人的行为或者借他人之手的间接正犯形式的杀人行为,也就是说,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本来是不包括教唆或者帮助 )。[54]日本有学者指出,犯罪共同说因为强调只有相互具有共同实行的意思才意味着故意的共同,故通常否定片面的共同正犯,而行为共同说通常认为,即便只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650.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所侵犯的同类客体正是信息交流于共享得以正常进行的公共秩序。 网络犯罪的直接客体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侵害网络系统的管理秩序,有的危害网络系统安全保护制度, 直接实施教唆行为。而间接故意的教唆,主要是指行为人直接以放任之心态从事教唆行为,如行为人为验证自己所编写的破坏性软件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而教唆他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12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