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司法独立的角度对有关司法组织的问题作了规定,堪称我国第一部专门的法院组织法。[41]光绪三十二年的官制改革规定法部与大理院分司司法与审判,但并未对二者权限 民事审判的特质。郑秦和梁治平也看到了这一点。参见郑秦:《清代司法审判制度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220页;前引梁治平:《清代习惯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941.html -
了解详情
,那么当事人自然可以放弃这项权利,选择独任庭的审判组织形式。其中的道理与当事人合意选择简易程序的道理是相通的。 (5)合意选择放弃上诉权利。当事人如果 ,[20]这些经验在今后的诉讼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却是可以适当借鉴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据地的纠纷解决与审判制度,是我国诉讼制度的另一个重要传统。这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73.html -
了解详情
判例的功能,法院判决中少数意见的体现方式及作用,法学研究与审判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关部分社会论的各类判例(案件类型)的专门研究,等等。但限于文章的主题 斐阁,2003年版,第69-79页。 {10}在我国,法院不予受理的案件包括,因历史遗留的落实政策性质的房地产纠纷,因行政指令而调拨,机构撤分、合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791.html -
了解详情
得足够严格,不容易被越过或突破。 三、自诉与公诉 制度规定的另一模糊之处是,自诉与公诉的界限不清。在司法实践中因公民批评引起的 同级人民法院提起。[18]第二,上级人民法院也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法院诽谤罪自诉及公诉案件的审判工作的监督,必要时可以要求下级人民法院将案件移送本院审理,或者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556.html -
了解详情
设置得足够严格,不容易被越过或突破。 三、自诉与公诉 制度规定的另一模糊之处是,自诉与公诉的界限不清。在司法实践中因公民批评引起的 向同级人民法院提起。⒅第二,上级人民法院也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法院诽谤罪自诉及公诉案件的审判工作的监督,必要时可以要求下级人民法院将案件移送本院审理,或者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110.html -
了解详情
,任何涉法行为从根本上讲都存在着合宪性问题。 我国正在进行的司法改革广泛涉及审判方式、审判组织、法院内设机构、司法管理制度等诸多方面。从作为司法机关的法院对 出版社1996年版,第28页。 [17]夏锦文、徐英荣:《现实与理想的偏差:论司法的限度》,载《中外法学》2004年第1期。 [18]范愉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49.html -
了解详情
检察监督的具体程序规范。此外,我国的民事执行主要由民事诉讼法加以规定,民事诉讼法一方面规定了检察院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职权,另一方面又规定了这种检察监督适用的是 新思路》,载《云南法学》,1999年第1期;贺卫方:《司法的理念与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64页;贺卫方:《执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97.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审判活动予以监督就是存心找茬、纯粹挑刺,故意与审判机关过不去。近年来,我国审判活动中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的司法不公与司法腐败现象说明仅靠法院自律是难以得到遏制的 监督中的诸多顽症大为改观,而且能缓解目前检法两家之间的紧张关系,使我国的民事、行政检察制度更趋向务实、理性。例如,按照有错慎纠、适度监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813.html -
了解详情
为了相区别,前者称为规范性司法解释,后者称为个别性(具体)司法解释。[2]关于法官和审判组织的法律适用过程是否可以称为司法解释,是一个复杂且有争议 刑事诉讼法律规范合法性危机还直接冲击现行的权力格局,与我国政体不相容。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即在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下实行一府两院,立法权由全国人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511.html -
了解详情
作出准确判断。德国《行政程序法》最早规定了无效行政行为制度,但是德国实践中无效的案例极为罕见,或者说在法院审判中至今尚未出现[12],其说明了在德国的法律 应然要求。那么,完全公定力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所需要的外在法制环境建设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需要的制度建设是一致的,也正好形成了搭车效应,而无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26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