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性要求,像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都是最低限度的标准,实际上降低了对企业在包装设计和原材料选购的要求。循环经济法的目的本来是延伸生产者在其生产前的环境 给企业不履行环境责任提供了借口。所以,尽快出台《资源综合利用法》,保证生产者和其他主体承担起应有的环境责任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促进循环经济法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135.html -
了解详情
最直接的约束。 经济法治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而提出并日益普及的概念。经济法治易言之就是通过法律调整使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纳入法治 分权的结果只能是腐败和混乱,地方民主愈差,地方的腐败和混乱就愈甚。学界通常认为,地方法治的主体应限于有立法权的地方政权,比如省和有立法权的地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861.html -
了解详情
为己任的法律,也正是商法对经营利益的调配与确认,改变了传统民法的价值理念与功能,并推动了经济法的诞生。 [6] (三)界分形式商法与实质商法对民商 商事法律关系体系中,实际上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以商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建立的静态的商事法律关系体系,二是通过商事法律关系变动以及商事法律事实建立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272.html -
了解详情
生活中的应有权威;既要告别政府万能论,避免重弹政府大包大揽的老调;又要摒弃政府无为论,反对漫无边际地削弱政府职能;既要坚决转变和革除政府直接管理企业的旧 地予以干涉和妨碍。企业商法自治原则是市场经济和市民社会的需要和体现,也是现代商法和经济法的共同基础。市场主体自治原则又可以引申出两项基本原则:(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61.html -
了解详情
的方向屡有迈进;一个囊括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刑法、社会法、程序法在内的颇具规模且颇具中国特色的法的体系逐步形成;立法理论亦逐步走向自觉。特别是1979 将立法行为同其他法律行为一样看待,也将立法行为置于权利义务相统一的法律关系中去,使立法主体、立法者既有立法权力,也要担负立法责任。还有,在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750.html -
了解详情
目的,并以一般条款载入基本章程。”(注:(日)金泽良雄:《当代经济法》,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07页。)与此同时,美国对其业已形成的 从公司法的角度分析,“管理者和职工(即劳动者)是劳动力产权的主体。劳动者向企业投入劳动力,不仅是一种劳动行为,而且是一种投资行为,劳动者不仅应该获得劳动收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68.html -
了解详情
等多个法律部门,所以还可勉强叫礼法典。而《苏俄民法典》只保留了经济法这一个部门法,这就像北京大学只剩下一个经济系一样,当然不能叫礼法法典而只能 出版的《现代实用民法词典》解释说:“民事权利”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据民法规范,在国家强制力保护下,自身能作出一定行为,或能够要求他人作出一定行为或禁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29.html -
了解详情
是该法的核心。其次,围绕着著作权和邻接权先后确定了以下内容:这些权利的主体是谁?这些权利的具体内容有哪些?怎样取得这些权利?怎样使用这些权利?怎样保护这些 并不完全相同。事实上,与我国民商法所代表的私法的特征相比,知识产权法具有更多的公法的特征。在现实应用中,经济法经常把工业产权法等内容划为自己的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422.html -
了解详情
该类物品“一旦生产出来,生产者就无法决定谁得到它”。[3]公共产品可以在某一时空条件下为不同的主体同时使用,例如公共汽车为每个乘客提供服务、路灯为不同的 桔者言》,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33]吕忠梅、刘大洪著:《经济法的法学与法经济学分析》,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版,第369页。[34]乔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657.html -
了解详情
和生产单位,它为人们提供产品和服务,在市场经济的规则下与其他企业竞争。[8]涉及经济学上的和经济法上的企业概念,须从整体上定义。当现代经济意义 的一个因素来分析,另外两种则将企业看做法律的主体,使企业成为人格化的社会经济细胞。[10] 法国学者Durand认为企业是企业主、职员、动产、不动产及其他各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7036.html -
了解详情